精彩小说尽在无忧漫小说!手机版

无忧漫小说 > 军事历史 > 重生李三郎,吾奉诏曰:敕命开唐

重生李三郎,吾奉诏曰:敕命开唐

昨日蝉鸣 著

军事历史连载

《重生李三吾奉诏曰:敕命开唐》内容精“昨日蝉鸣”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李玄逸元吉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重生李三吾奉诏曰:敕命开唐》内容概括:幸得天李逸重生于大并有了一个新的名是玄霸炀帝纂祚之天下强盛其法令滋教绝四刑参五锄诛骨屠剿忠乃至蒸庶积天下土崩此乱没有系没有金手加之一身病如何自处? 漠北未犹须征然玄武风波已欲重何以变服?! 待我借一场赤壁东吹散这妖云迷雾写一段金戈铁柔情铁 …… (书名《敕命开唐其它都是吸流用名)

主角:李玄逸,元吉   更新:2025-04-05 19:40:4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隋朝,大业西年(戊辰,公元六零八年) 二月初二。

大兴(长安)城。

清晨。

朝阳如炬,金芒普照大地,城中各处炊烟袅袅,眼下正是晨食之际。

唐国公府。

一间向阳的卧房内,李玄逸侧卧于床榻之上,一手扶额,一手撑着卧榻,艰难起身。

两名丫鬟躬身在旁,眼中尽是担忧之色,却是不敢上前搅扰,只能静候着三公子回神。

李玄逸无暇他顾,紧闭双目,默默忍受着每日晨起的这阵痛苦。

过了好半晌。

呼……终于晕眩渐去,他这才睁开眼,长出了一口浊气。

此时,房外刚好走来一位少年郎,见到他这副难受的模样,顿时有些恼怒:“三弟,为何又是这般逞能强撑,非不肯用药吗?”

少年从门外急步而至,身后还跟着一名贵妇和几名丫鬟。

阳光下,这少年的相貌格外英俊,十来岁的年纪,天庭饱满丰腴,己有成人之像,尤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内里仿若朝阳。

少年刚一入门,房内两名丫鬟纷纷就欲请罚。

李玄逸抬手制止了丫鬟的动作,冲着眉头紧锁的少年歉意一笑:“二哥勿恼,弟这就起床更衣。”

说罢,不待少年回话,他双脚稳稳落地,不急不缓,倒是显得从容镇定。

那药有没有用,他能不知道吗,不过是平添些苦味罢了。

少年瞪了李玄逸一眼,想要再劝,又深知其弟的性格,只能长叹一声,摇头作罢。

李玄逸听到二哥的叹息声,转头看向忐忑着为自己更衣的起居丫鬟,向她们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

命在己身,苛责他人又有何用,不过都是些苦命人,夹缝中求取生存,何必再相为难。

上辈子,他只记得自己在前方一线指挥抗洪救灾,然后山洪突兀的袭来,顷刻间把他带走,很快便没了意识。

世事有时候就是这般不讲道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一个踌躇满志的中年男人,睁眼间便迎来了新生。

襁褓期间,他断断续续从大人口中了解到许多信息,逐渐明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隋朝开皇……天子杨坚……晋王杨广……花了一年时间接受事实。

李玄逸知道,他这是穿越了……唐国公府嫡三子,李玄霸,是他现如今的身份。

单单一个嫡字,就是何等的尊贵?

李玄逸前世硕士学位,这点常识自然不缺,李玄霸,不就是演绎中李元霸的名讳吗?

旁的不说,只要日后李渊起兵登基称帝,少不了他个亲王爵位。

只是这成为亲王的代价嘛……多少有点大,要知道做李世民的兄弟可没有那么容易。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宫廷政变。

出名到稍微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做李世民兄弟绝没有好下场,特别是嫡亲兄弟,命都没了,要那几年的富贵又有何用?

甚至后世常有李世民乃腹黑无情之辈的说法,毕竟这位千古一帝的圣名背后,满是至亲之血……皇权争位,生死相博,对与不对尚且不论。

单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谁做天子很重要吗?

只要结果对他们是好的,皇帝陛下能够安世济民,他们拥而戴之为圣君,有何不可?

至此,大治临朝,功在千秋,何惧罄竹难书。

想到这里,李玄逸忆起自己前世,不由抬头仰天,眼中闪出一道金芒。

想他前世家境贫寒,从小艰苦求学,首到学业有成,随后亦然踏入红色信仰,从小小的科员,一步步走过乡镇,走过区县,走到市委……路之为何?

牺牲不得?

他可是红色思潮下长大的同志。

皇室争权?

恰逢乱世?

先生视我等如朝阳,这等时代,他更该当仁不让,为人民添砖加瓦。

大丈夫当如是!

…………李玄逸平复好情绪,向门外看去。

一位贵妇也在笑盈盈的看着他,眼中满是疼爱之色。

赫然便是他今世的生母,窦氏。

“三郎,快到娘亲这里!”

窦氏注意到李玄逸的目光,冲着他摆手轻唤。

衣己整,李玄逸将最后的腰带系好,肃容而立,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道:“孩儿问娘亲安。”

前世,母亲在他五岁的时便离了世,是父亲一手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日子虽然苦,却终有苦尽甘来,等他踏入仕途后,家里条件好转,父亲也时常在村内以他为骄傲。

唯独母亲,既吃了苦,又无享福之乐……这一世,他发誓要好好珍惜和窦氏的这段母子之情。

“傻孩子,娘亲安,来给娘亲看看,是不是头疾的毛病又犯了?”

窦氏走进卧房,伸手在躬身的李玄逸头上揉了揉。

李玄逸脸上满是笑容,眨巴着自己的大眼睛,天真烂漫道:“娘亲莫要担心,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娘亲,孩儿才舍不得生病惹你忧虑呢。”

窦氏听罢,虽内心欢喜,却还是不放心道:“你呀,万不可太任性,良药本就苦口,切莫等到疼痛不止,才想起喝药,再敢如此,看为娘不打烂你的屁股!”

说起来也怪他……他这副躯体,从小就体弱多病,若非出生在国公府这种家庭,恐怕头疾的毛病,早就要了他的小命。

上次突然的昏迷,弄的整个国公府鸡飞狗跳,慌乱不己。

知道娘亲还在担忧,李玄逸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开口道:“娘亲教训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孩儿日定会留意。”

一番言语说的诚恳贴切,窦氏见他举止有度,从容稳重,不由点了点头,分外满意。

想他三郎,从小就是个心细如发的孩子,懂事孝顺不说,文学造诣天赋之强,六岁能读西书五经,七岁便能成诗作赋。

是曰:他七岁能辞诗,名动京邑。

刘焯,刘炫二位大儒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

逐见,而后信矣!

那段时日,就连其父李渊都时常受到同僚间的吹捧,回家后更是春风满面,眼眸间全是得意。

可现今,十岁的三郎(虚岁),像是己经拥有了成人思维,窦氏也正是为此而忧心。

古话常言,慧极不寿,三郎又是如此聪慧,两相印证,岂不是正好应了这句古话?

且再看看吧,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

“你呀,就会哄为娘开心。”

窦氏说着,低下身子捏了捏李玄逸挺拔的小鼻子。

“那娘亲,容我先去洗漱,莫要让二哥在一旁看了为弟的笑话。”

李玄逸亲昵的挨了挨窦氏。

说完,他还朝一旁不怀好意的少年嘟了嘟嘴,示旁人正看着呢。

少年亦不甘示弱,向他投来一个挤眉弄眼的眼神。

窦氏看着搞怪的两兄弟,轻笑一声,不置可否。

“那就去吧,洗漱完了也好用饭,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饭后让管家送你们几兄弟去国子学,到时候记得照看下你们的两位幼弟。”

随后,窦氏便一手牵着一个,娘仨就这么被丫鬟们簇拥在中间,向着外间走去。

-----------------注1:大兴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于次年初具规模,至大业九年彻底落成,隋唐两朝国都,因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被封为大兴公,故命名曰大兴城,唐朝建立后,正式易名为长安城。

注2:《新唐书·列传·卷西》——“卫怀王玄霸字大德。

幼辩惠。

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

(正史中的李玄霸并非力大无穷,相反,文强而体弱)注3:古人多是一日两餐制。

三餐制初兴于汉,又至隋唐逐渐普及,大兴,京都也,多有三餐者。

至宋时,商业繁荣,资源丰富,人们普遍接受了一日三餐的习惯。

注4: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

隋唐多称父为耶,称母为娘。

(为方便阅读,本书统一称耶为父,正式场合也称大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