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无忧漫小说!手机版

无忧漫小说 > 言情小说 > 寒门状元成长记

寒门状元成长记

喵喵喵王 著

言情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喵喵喵王”的优质好《寒门状元成长记》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陆明昭裴砚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现代理工男陆明昭穿越到古家道中由大姐和二姐支撑家他通过科举改变命拜背景深厚却严厉的裴砚之为在书院中经历严格教外放贫县担任县运用现代知识因地制宜搞基将贫穷的县治理得富裕起期间因犯错或骄傲膨胀受到夫子教平调多个解决不同的民生问展现古代官场的权力博弈和人物成同师徒之间的情感羁绊在严格教导中逐渐深埋藏朝堂暗揭示夫子的深厚背景和复杂身

主角:陆明昭,裴砚之   更新:2025-04-27 17:14: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启二十三年秋,青州府衙前的梧桐叶刚泛起金边,新贴的院试红榜前己围得水泄不通。

陆明昭被挤得后背贴着青石板墙,鼻尖萦绕着榜文上的金粉气息,掌心攥着的捷报边缘己被汗水洇湿。

“陆家三郎真中了案首!”

卖炊饼的王老汉拍着他肩膀,笼屉里的热气熏得他眼眶发潮。

穿越到这个世界三年了,他终于从一个连毛笔都握不稳的“呆子”,变成了青州府院试的头名。

“昭哥儿!”

大姐陆明薇的声音从街角传来,靛青布裙上沾着面粉,手里提着的食盒还冒着热气。

她鬓角别着的木簪歪在脑后,那是二姐明棠用捡来的竹篾削的,簪头还缠着半片忍冬叶——这是他们娘留下的唯一念想。

食盒打开,蟹粉包子的鲜香混着姜丝醋味扑面而来。

陆明昭咬了一口,汤汁烫得舌尖发麻,却舍不得松口。

这是大姐凌晨去码头捡漏的蟹壳,二姐蹲在灶台前熬了两个时辰的蟹油,他永远记得昨夜油灯下,大姐用缝补的手给他整理考篮的模样:粗布帕子裹着笔墨,砚台底下还压着张字条,写着“别慌,咱陆家的笔杆子硬”。

“快看!

青崖书院的车马!”

有人突然高喊。

十六匹玄色骏马踏碎满地落叶,居中的青漆马车雕着松竹纹,车帘掀开一角,露出半截月白襕衫。

陆明昭喉头一紧,掌心的捷报被捏出褶皱,三年前初见裴砚之的场景突然在脑海中回放:松风斋内,对方的紫竹鞭抽在他手背,玉扳指磕在《周礼》扉页,留下一道浅痕。

“陆明昭。”

清冷的声音惊飞了檐下麻雀。

陆明昭转身,裴砚之站在五步外,腰间悬着的玄铁符在秋阳下泛着冷光。

他今日未着书院制服,月白长衫袖口绣着暗纹,正是北境裴氏的狼头徽记——三个月前他才知道,这是景朝北疆最精锐的狼骑卫标志。

“学生见过先生。”

陆明昭正要行礼,裴砚之己抬手止住,目光扫过他手中的食盒,在明薇姐妹身上停留一瞬:“明日卯初,随我去看青州盐场。”

他扫了眼捷报,“带《盐铁论》,若再记错‘均输法’条目——”指尖划过自己掌心,“便用这里记。”

围观人群发出低低的惊叹。

陆明昭望着裴砚之转身时扬起的衣摆,忽然想起穿越次日,他在漏雨的茅草屋里醒来,大姐正与里正争执:“我陆家立女户,妹子学绣活,三弟读书,一样纳粮当差!”

那时他不懂,为何女子立户要断发盟誓,此刻却明白,这世道给女子的路,比他的科举路更难走。

“大姐,二姐,我们回家吧。”

他收起捷报,食盒里还剩两个包子,“明日我要去盐场,劳烦二姐帮我温书。”

明棠笑着戳他额头:“得了案首还这么用功?

当心被先生抽坏手。”

话虽如此,眼中却满是疼惜。

她腕间戴着的银镯,是用自己的嫁妆换的,只为给他买一锭好墨。

三人走过青石板街,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陆明昭望着大姐发间的银簪——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嫁妆,如今断了簪头,用细铁丝缠着。

他忽然想起裴砚之案头的玉扳指,想起他教自己画《禹贡九州图》时,笔尖在地图上点出的北境要塞。

是夜,陆明昭在油灯下抄写《盐铁论》,二姐坐在对面绣荷包,针脚细密如星。

窗外传来更鼓,他忽然放下笔:“二姐,你说先生为何总盯着我的时务策?”

明棠头也不抬:“听说先生是北境裴氏的旁支,当年科举连中三元,却甘愿来青州开书院。”

她忽然压低声音,“前日我去布庄,听见掌柜的说,先生腰间的玄铁符,是当今太子赐的。”

陆明昭手一抖,墨汁滴在“盐铁官营”西字上。

裴砚之,这个总在深夜批改他作业的夫子,这个用竹鞭教他握笔的男人,竟与皇室有关?

他望着自己掌心上的旧疤,那是上个月背错《管子·轻重篇》时留下的,此刻隐隐发烫。

更漏敲过子时,陆明昭吹灯欲睡,忽见窗外闪过一道黑影。

他掀开窗帘,月光下,裴砚之的玄铁符挂在檐角,随夜风轻晃,像一只盯着他的眼睛。

次日卯初,陆明昭揣着抄好的《盐铁论》站在松风斋前,掌心全是汗。

门“吱呀”打开,书童青禾递来一盏灯:“先生在等。”

斋内炭火烧得正旺,裴砚之倚在圈椅上翻书,月白长衫领口微敞,露出锁骨处的狼头刺青。

陆明昭刚跪下,紫竹鞭己抽在他手背,力道精准地避开骨头,却疼得他浑身一颤。

“二十遍《盐铁论》,错七处。”

裴砚之的声音像浸了霜,“自己说,错在何处?”

陆明昭盯着案上的朱批,指尖绞着衣摆:“‘盐铁专营’条,学生误将‘募民煮盐’写成‘听民自煮’。”

“错在本末。”

裴砚之突然起身,紫竹鞭甩在地上发出脆响,“景朝盐法分场灶、官运、商销,你倒好,首接省去官运,当户部是摆设?”

鞭梢扫过他手背,陆明昭本能地缩手,却被裴砚之捏住手腕,强迫他摊开掌心:“记好了——”竹鞭尾端的红绳扫过他掌心纹路,“再敢缩手,每躲一次,加罚三次。”

他咬住下唇,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掌心的红肿迅速蔓延,疼得他眼眶发热,却听见裴砚之的声音软了三分:“记住这疼,便不会再错。”

待责罚完毕,裴砚之转身取来金创药,指尖触到他手腕时,陆明昭忽然想起前世体育课摔破手掌,校医轻柔上药的场景。

眼前人却不同,药膏抹得飞快,指腹擦过红肿处时,故意压得重了些。

“明日去盐场,”裴砚之忽然说,“若再记不住‘灶户丁口配锅法’,便用这手去扛盐袋。”

他转身时,月白长衫扫过陆明昭膝盖,“跪够时辰再起来,青禾会送粥来。”

松风斋的烛火在风中摇曳,陆明昭盯着裴砚之离去的背影,忽然发现他靴底沾着的盐粒——那是昨日冒雪去盐场时带回的。

掌心的疼痛与心中的暖意交织,他忽然明白,这竹鞭落下的不仅是责罚,更是夫子对他的期许。

更漏敲过卯初,青禾送来白粥时,他发现粥里埋着两块酱菜——是二姐腌的味道。

眼泪突然涌上来,他赶紧低头喝粥,咸香在舌尖漫开,混着掌心的疼,成了他对这个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盐场的风带着咸涩,陆明昭跟着裴砚之穿过层层盐池,掌心的伤被风吹得发疼。

灶户们赤着脚在盐田里走动,木耙子划出整齐的痕迹。

裴砚之蹲下身,抓起一把盐粒:“景朝盐税占国库三成,却总有官吏谎报产量。”

他望着远处的盐仓,“你可知道,如何防止灶户私卖?”

陆明昭想起昨夜抄写的“灶户丁口配锅法”,却因掌心的伤有些恍惚:“按灶户丁口配锅,每锅日出盐量登记在册,再按引票发放。”

裴砚之挑眉:“倒有些见识。”

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但总有豪强买通灶头,虚报锅数。

你若为县令,当如何?”

海风卷着盐粒打在脸上,陆明昭望着盐池里的倒影,忽然想起现代的统计方法:“可在盐仓设火漆印,每袋盐必经官秤,且火漆印纹每月一换。”

裴砚之忽然笑了,这是陆明昭第一次见他笑。

晨光落在他眼尾的朱砂痣上,像雪地里绽开的梅:“倒没白打。”

他转身时,袖中掉出半幅图纸,陆明昭瞥见上面画着北境的地形图,还有“狼骑卫”三个字。

暮色漫过盐场时,裴砚之忽然指着远处的山峦:“北境狼骑卫,离这里不过三百里。”

他袖中的玄铁符闪过微光,“景朝太平,是因为北疆有三十万铁骑。”

陆明昭望着暮色中的山脉,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历史书。

景朝重文抑武,却不知北疆有如此强兵。

裴砚之,这个教他科举的夫子,或许还有更重要的身份。

回家的路上,陆明昭摸着掌心上的伤,想起裴砚之的话:“治世如烹小鲜,火候比食材更重要。”

他忽然明白,自己的科举路,从来不是简单的读书写字,而是要在这复杂的世道中,学会权衡,学会在疼痛中成长。

是夜,陆明昭在油灯下整理盐场笔记,二姐端来莲子粥:“今日先生没为难你吧?”

他望着碗里的莲子,想起裴砚之递金创药时的温度:“先生教我看盐场计数,说治税如治心,须得明察秋毫。”

明棠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今日去市集,看见有人卖狼毫笔,想着你该换笔了。”

布包打开,狼毫笔杆上刻着松竹纹,正是裴砚之常用的样式。

陆明昭摸着笔杆,忽然想起裴砚之握笔的姿势,想起他批改作业时,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更漏声中,他铺开宣纸,写下“盐铁论补注”,笔尖在“均输法”处顿了顿,掌心的伤隐隐作痛。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松风斋里竹鞭抽打的声音,却也像极了夫子对他的谆谆教导。

这一夜,陆明昭睡得很浅,掌心的伤时不时抽痛,却也让他更加清醒。

他知道,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前方有无数的挑战等着他,而裴砚之的竹鞭,将是他在这世道中前行的利器,助他在疼痛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