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弹性退休制度正式实施自 2025 年 1月1日起,我国职工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同时,法定退休年龄将分阶段延迟,男职工逐步从60岁延至63岁,女职工从50/55岁延至55/58岁。
此举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优化劳动力结构。
2. 第41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2025年1月5日)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为主题,吸引全球游客,推动冬季旅游经济复苏,助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
这次冰雪节在占地80万平方米的冰雪大世界主会场,它来自全球的冰雕艺术家们用超过30万立方米的松花江冰,打造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冰雪王国。
高达48米的"亚洲之塔"主冰雕巍然矗立,塔身雕刻着亚洲各国代表性建筑的纹样,在激光投影的变幻中呈现出流动的光影效果。
来自日本札幌、韩国平昌的冰雕大师们,与中国艺术家联手创作的"友谊长廊",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亚洲各国文化的交融。
本届冰雪节预计将吸引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突破50亿元。
在"后冬奥时代",哈尔滨正将冰雪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培训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让"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经济"。
3. 消费刺激政策加码(2025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推出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每件最高补500元),商务部启动“全国网上年货节”,同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落地,释放内需潜力。
4. 华龙一号”核电与“人造太阳”创纪录(2025年1月15日)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我国核电技术进入新阶段。
同日,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刷新世界纪录,为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奠定基础。
5. 塔里木油田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2025年1月20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多地同步推进垃圾分类与植树造林,强化公众环保意识。
二、国际与区域动态2. 缅甸停火协议取得进展(2025年1月12日)中国斡旋下,缅甸政府与果敢同盟军达成停火协议。
外交部表示将继续支持缅北和平进程,凸显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影响力。
2. 德国首次出现负电价(2025年1月18日)因可再生能源过剩,德国电力市场出现负电价,发电商需付费消耗电力,反映欧洲能源结构转型中的供需失衡问题。
3.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召开(2025年1月21日-24日)议题涵盖气候变化、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代表团强调多边合作,呼吁通过科技创新应对能源转型难题。
4. 量子通信技术突破(2025年1月25日)我国科研团队实现量子信号长距离传输,被视作网络安全领域的“革命性进展”,该技术有望在金融、国防等领域率先应用。
5. 米兰冬奥会筹备进入冲刺(2025年1月30日倒计时100天)2025年1月30日,第2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入开幕倒计时100天的关键阶段。
本届冬奥会由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联合举办,这是意大利继1956年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第三次承办冬季奥运盛会。
筹备进展:赛事场馆建设己全部完工,12个竞赛场馆中8个为现有设施改造,4个为新建场馆,充分体现"可持续办奥"理念, 奥运村完成最终验收,可接待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900名运动员,交通网络完成升级,米兰与科尔蒂纳丹佩佐之间的高铁专线将于2月1日试运行赛事亮点: 新增滑雪登山(skimo)和自由式滑雪双人雪上技巧两个比赛项目首次实现全部场馆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门票防伪和赛事数据管理这次冬奥会预计将吸引全球30亿电视观众,带动意大利北部地区旅游收入增长40%,己签约45家各级赞助商,赞助总额突破8亿欧元,赛事期间将创造约2万个临时就业岗位中国代表团己确定参赛运动员112人,重点冲金项目包括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意大利作为东道主投入3.2亿欧元用于运动员训练,目标进入奖牌榜前三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本届冬奥会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体育复苏的重要里程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