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人家,一派诗意画意。
在繁华的苏州城里,有一家名为“墨香斋”的私塾,教书先生名叫林逸之,年约三十,身材清瘦,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几分书卷气。
他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词歌赋,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喜爱。
这日,私塾里热闹非凡,学生们围在林逸之身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
“先生,您看我画的这幅画怎么样?”
“先生,我新学了一首诗,念给您听听。”
林逸之一一微笑着回应,眼神中满是鼓励。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先生,不好了,学堂的屏风被风吹倒,摔坏了一块,得赶紧换新的。”
林逸之皱了皱眉,这屏风是前些日子刚置办的,怎奈质量不佳,如今又得重新采购。
他决定亲自去绣坊挑选刺绣屏风,毕竟这屏风不仅是装饰,更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上面绣有诗词歌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州城内绣坊众多,其中一家名为“锦秀坊”的绣坊远近闻名。
林逸之踏入绣坊,便被那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吸引住了。
一幅幅精美的刺绣,或花鸟鱼虫,或山水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有了生命。
他正看得入神,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公子,您是来选购刺绣的吗?”
林逸之回头,只见一位年轻女子站在柜台后,她身着淡蓝色衣裙,长发束成简单的发髻,面容清秀,眼神灵动。
女子自我介绍道:“我叫苏锦,是这绣坊的绣娘。”
林逸之微微一笑,“在下林逸之,是墨香斋的私塾先生,想为学堂采购几幅刺绣屏风,不知苏姑娘能否帮忙挑选?”
苏锦点了点头,热情地引领林逸之来到绣坊的精品区。
她拿起一幅绣有牡丹的屏风,介绍道:“这幅《牡丹盛开》采用的是苏绣中最为精细的针法,一针一线都饱含着绣娘的心血,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色彩鲜艳而不俗,象征着富贵吉祥。”
林逸之细细端详,果然,这幅刺绣不仅工艺精湛,更透着一股灵动之气,仿佛那牡丹随时都会绽放。
“苏姑娘真是巧手,这刺绣堪称一绝。”
林逸之赞叹道。
苏锦谦虚地笑了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