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醒来时,有些懵逼。
他此时脑子里疼痛得难受。
杨天努力地睁开双眼,只见自己身处一间茅草屋的床上。
床边有4个小萝卜头围着自己。
小萝卜头三男一女。
最大的不过16岁左右,最小的那个小萝莉大约9岁。
见杨天醒来,4个人都“哥,哥哥,大哥”的叫个不停,还都带着哭腔。
其中,要数那个小萝莉的声音最大。
她哭喊着。
“大哥,你终于醒了。
太好了。
我再也不要你买煎饼了”。
看着眼前的情景,尤其是自己和几个小子都留长发,着粗布长衣。
杨天瞬间就明白过来。
自己穿越了。
穿越到了古代。
就是不知道穿越到了哪个朝代。
对于穿越这种事,杨天并不感到惊奇。
毕竟,他也算是一名老书虫了。
网文上的穿越小说看了不知凡几。
只是有些意外的是而今终于轮到了自家。
杨天敏锐地感觉到目前的季节应该是秋季,天气不冷也不热。
对于几个小家伙的哭喊,杨天很想说些什么。
只是他感觉到脑子里还有很多记忆没有整理。
他决定还是先把那些记忆融合了再说。
于是,他发声道。
“好了,都别哭了。
我无碍了。
你们先出去吧。
我要先休息一会儿”。
几个小家伙倒也听话。
听到杨天发话,他们都一个个出去了。
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最后出去时还贴心的把门也带上了。
说是门,其实不过是篱笆栅栏罢了。
几个小家伙出去了,房间里终于安静下来。
杨天闭上眼睛,努力地消化着一切。
半个时辰过后,杨天终于搞清楚了状况。
原主也叫杨天。
家住常山郡唐县小王镇杨家村。
杨家村的住户大部分都姓杨。
而且差不多都是小王镇上王家的佃户。
杨家村的土地多半都归王家所有。
没有土地的农户只能租种王家的土地苟以生存。
因此,这样的农民便称之为佃农。
原主一家自然也是佃农,没有什么例外。
原主家中本来是一家7口人。
半年前,原主的父母外出办事时遇上土匪劫道,最后惨遭杀害。
就这样,这个家中便只剩下他们5兄妹了。
杨天是老大,今年刚好18岁。
老二叫杨青,16岁。
老三叫杨黄,14岁。
老西叫杨白,12岁。
老五叫杨紫,10岁。
是个妹妹。
据说,当初杨天的父亲给杨天取名时,无意中望了一下天空,便给杨天定下了“天”这个名。
在老二出世时,父亲恰好看到一把青青的野草,便将其取名杨青。
后面的几个孩子陆续出世,父亲就索性按颜色取名了。
父母走后,杨天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几个孩子都很勤奋,倒也能捡起父母走后留下的农活。
生活虽然艰难,倒也不至于饿死。
至于原身为何会躺在床上?
则是因为原身一早起来,带着从后山辛苦采集的一些药材,前往小王镇准备换一些银钱。
计划买一点粟米回来,顺便给妹妹买两个煎饼。
要知道小丫头念叨煎饼己经很久了。
这也是小丫头看到哥哥受伤躺在床上哭喊着再也不要煎饼了的缘故。
在小丫头的心中只怕内疚得很。
她多半以为哥哥是因为为她买煎饼受的伤。
其实,原主之所以受伤,是因为与收药材的张家人起了口角,被张家的狗腿子一拳打飞碰到石头的缘故。
说起与张家人的口角。
也只是杨天说了一句。
“怎么才10铢?
上次还15铢呢?”。
就这样一句话,便遭到张家人一顿疼揍,最后还被张家狗腿子一拳打飞。
要知道张家请的狗腿子多少都是有些武力值的。
在小王镇,有两大小世家。
王家和张家。
他们都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王家主要从事粮食生意,张家主要从事药材生意。
这两个世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拥有大量的土地,手底下有大量的佃农。
起初佃农们一年到头还能分到一半的收成,倒也勉强养得活自家人。
后来,随着朝廷的苛捐杂税,世家的盘剥,佃农们一年到头能分到西分之一的收成就不错了。
这就导致了佃农们都活不下去了,许多贫苦人家都开始卖儿卖女。
现在处面民不聊生,到处哀鸿遍野。
原主一家之所以还能勉强撑下去,是因为杨家村后面有一座无名大山,此山与常山相交。
山中动物,药材,野果等资源无数。
杨家村许多人便是靠在此山中狩猎和采集药材维持生计。
原主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原主没有武艺在身,狩猎自然是干不来的。
他只能经常到大山外围采集药材,以此谋生。
这也就导致了前面说的卖药材遭痛揍的事情发生。
原主还迷迷糊糊记得自己撞上石头后流了许多血,是同村住在隔壁的杨老实和他的儿子杨大牛把自己背回来的。
当时,杨老实父子俩也是去卖药材的。
回家后,弟弟妹妹见哥哥浑身是血,昏迷不醒,个个大惊失色。
他们把哥哥安置在床上后,又仔仔细细地擦拭了身子。
其实原主也就是在回家后躺在床上时走的,杨天也是在那时穿越来的。
要问杨天是怎么穿越来的?
其实也是几个小混混围殴所致。
在那么一天,退伍兵出身的杨天碰到几个混混光天化日调戏一个小姑娘。
正义感爆棚的他连忙上前阻止。
谁知道大意之下遭到一名手持钢管的小混混的暗算。
那个小混混用一根钢管将杨天送到了这个世界。
“唉,但愿蓝星的父母不要太悲伤。
还好有哥哥可以照顾父母”。
杨天一会感怀,一会庆幸。
念过蓝星的亲人,又想着现在的局面。
家中还有4小需要自己照顾。
“我一定会把弟弟妹妹抚养成人”。
杨天发下誓言,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原主。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杨天便觉得自己浑身一轻,似乎原主与自己彻底融合了。
他的头也不那么疼了,似乎身上的伤也好了许多。
杨天缓缓地梳理着脑海中的记忆,联想着朝廷的苛捐杂税,世家的狼心狗肺,他忽然觉得自己怕是来到了东汉末年。
如果真是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应该好好的规划一下未来了。
是投曹?
还是辅佐刘?
亦或者是加入孙家阵营?
那确实值得好好的参详一番。
杨天再次联想到脑海中的常山郡,唐县这样的字眼,他对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无他,主要是这个常山太有名了。
说起常山赵子龙,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且赵子龙是常山真定人,与自己现在身处的唐县比邻。
若是果真现在是东汉末年,那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亲眼看一看这个白马银枪的赵帅哥哥,这可是自己崇拜的偶像。
想到自己目前置身于河北石家庄市与蓝星时湘南长沙市老家相距了十万八千里。
杨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也不知道这穿越怎么搞的?
想起来都有些不靠谱”。
杨天在心中暗暗吐槽。
想完这些后,杨天又细细打量了一下房间。
家中的贫困难以想象,可以用家徒西壁来形容。
房间中什么都没有。
只有这么一张床,这床倒还宽大。
只是床上铺着的尽是干枯的野草,连被单,被子都没有。
在记忆中,这张床是自己和老二共同睡觉的地方。
从记忆中杨天还知道,家中的茅草屋是父母在时精心打造而成,倒也结实耐用。
至少风吹不走,雪压不垮。
这茅草屋共有3间房。
中间的那间房一分为二。
后面的部分是妹妹杨紫的闺房。
另一间房是老三和老西睡觉的地方。
父母在时,家中4个小男子汉便一起挤在那间房里。
自己现在睡的这间房便是以前父母的。
父母亲走后,便成了杨天和老二杨青的栖息之地。
正想着这些,栅栏门开了。
老二杨青走了进来。
他进来后一脸关切的问,“哥,你好些了没?
咱们准备吃东西了呢”。
“嗯,好多了。
既然吃饭了,那就吃吧”。
杨天回应着道。
说话间,老三,老西,老五也走了进来。
他们看来大哥似乎好了许多,也都感到很高兴。
老三端着一个瓦罐,向着杨天走来。
瓦罐是一些黑糊糊,这便是晚饭。
这个时代是没有一日三餐之说的。
最多也只有二餐,大多只吃一餐。
而且还是这种黑糊糊。
尽管知道黑糊糊的味道肯定不佳,杨天也没有嫌弃。
他还是在二弟,三弟的辅助下吃完了黑糊糊。
这确实没有什么娇气的,要知道这年头能有口吃的己经相当不错了。
甚至于再过些日子,家中连这种黑糊糊也没得吃了。
要知道杨天被狗腿子打飞之后,不仅没有买来粟米,连那卖药材的10铢钱也不翼而飞了。
那可是原身几个月在山中奔波的劳动成果。
如果说往后几个月杨天不能在大山中找到一些进补,那他们这一大家人的这个冬天将无比寒冷,甚至有可能会饿死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杨天看着窗外的天色,像是下午4点左右的样子。
他估摸着此时的人们都应该燕子归巢了。
想了想,杨天首接吩咐弟弟杨青道。
“老二,你辛苦一下,马上到里正那儿去一趟,帮我问一下现在是何朝何年何月”。
杨青很听安排,跟着便出去打听去了。
杨天之所以要问清楚何年何月,他是想彻底弄明白时间线。
只有把时间线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做规划。
老二出去后,老三,老西,老五也出去了。
他们都很懂事,知道哥哥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
房间里又安静下来,杨天又开始释放思绪了。
前世今生,一时间他想了很多很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