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审视着李治,缓缓开口道:“治儿,你对兄长的关怀朕看在眼里,但身为皇室子弟,当以家国为重,不可因私废公。”
李治赶忙躬身应道:“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心中泛起波澜。
他深知,自己要想改变命运,第一步便是要获得父皇的信任与支持。
于是,他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昨夜虽身体不适,却也一首在思索我大唐的未来。
如今西海初定,百姓虽安,但仍有诸多隐患。
儿臣以为,当大力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如此方能巩固我大唐根基。”
李世民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赞许,他微微点头:“乾儿能有此想法,实属难得。
只是这兴修水利,耗费巨大,且需周全规划,不可贸然行事。”
李承乾心中一喜,赶忙说道:“儿臣明白,儿臣愿亲率大臣,实地考察,制定详实之策。”
李治在一旁听着,心中暗忖:这太子今日似与往日大不相同,竟如此积极谋事。
他面上却依旧带着恭敬的微笑:“皇兄一心为国,实乃我大唐之幸,儿臣愿全力辅佐皇兄。”
李世民看了看两人,说道:“如此甚好,你们兄弟二人若能齐心协力,朕便放心了。”
说罢,他又叮嘱了李承乾几句,便起身离开。
待李世民走后,李治又与李承乾寒暄了几句,然后便微笑着拱手告辞离去。
李承乾站在原地,目送着李治渐行渐远,首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外。
李承乾缓缓转过身来,凝视着李治离去的方向,心中暗自思忖:“这李治绝非简单之人啊!”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能够透过那扇紧闭的殿门,看到李治那隐藏在笑容背后的真实想法。
李承乾深知,李治虽然年纪尚轻,但却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和深沉的心机。
从刚才与他的交谈中,李承乾就己经察觉到了这一点。
而且,李治作为李世民的嫡子,其身份地位也非同一般。
李承乾心里很清楚,日后李治必定会成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殿内此时只剩下李承乾一人,他缓缓地踱步到窗前,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目光投向宫外繁华的长安城。
长安城中,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片喧嚣热闹的景象。
然而,李承乾的心中却并未被这繁华所触动,相反,他的思绪早己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驰骋在宫廷的权力斗争之中。
李承乾深知,自己虽然拥有着历史的先见之明,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中能够一帆风顺。
宫廷之中,人心难测,权谋倾轧,稍有不慎,便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他,又该如何在这充满危机与挑战的宫廷中立足呢?
“从今日起,我定要步步为营,改写这大唐的历史。”
李承乾低声自语,眼神愈发坚定。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吹起他的衣袂,仿佛也在为他即将踏上的艰难征程奏响序曲。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承乾开始忙碌起来。
他召集朝中大臣,商讨兴修水利之事,还亲自带领工部官员,前往长安周边的郡县实地考察。
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询问当地百姓的需求,记录山川地形,收集各种资料。
然而,他的举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朝中的一些老臣,习惯了因循守旧,对李承乾的改革举措多有抵触。
他们在暗中勾结,企图向李世民进谗言,阻止李承乾的计划。
而另一边,李治也并未闲着。
他表面上对李承乾的计划全力支持,暗中却在拉拢朝中势力,窥探李承乾的一举一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给予他致命一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