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吞噬了最后一道光。
考古现场的火光映红了夜空,周卓死死盯着眼前那块幽光闪烁的青铜器。
这件器物呈虎形,刻满了古老的纹饰,微弱的光芒似乎蕴含着某种召唤的力量。
“这是商朝的祭祀礼器……”他喃喃道,试图靠近,下一秒却眼前一黑,整个人仿佛被吸入了无尽的深渊。
等他再睁开眼时,扑鼻而来的不是现代的烟火味,而是混杂着牲畜和腐肉的古老气息。
他茫然地环顾西周,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座陌生的城池内。
泥土砌成的城墙矗立着,西周是一片喧嚣与忙碌,男女老少穿着兽皮、麻衣来往不息,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这不是梦,周卓很快意识到:我,穿越了。
朝歌,商纣王的大殿。
周卓站在大殿之下,浑身早己被冷汗浸透。
他被城中守卫押送至此,原因无他,只因他“衣着怪异”,又“言行古怪”。
这些理由,在这个年代足以让人被当作妖人处死。
主位之上坐着一个高大威严的男人,身披宽大的黑色冕服,头戴王冠,周身透着与生俱来的霸气。
这便是商纣王,后世口中那个“暴君”。
纣王的目光落在周卓身上,冰冷且带着几分戏谑:“来人说,你是个异人?”
周卓咽了口唾沫,努力压下内心的恐惧。
他知道,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君王最忌讳别人冒犯,稍有不慎便可能当场丧命。
“启禀大王,小人乃远方来客,偶然间路过朝歌,并非有意冒犯。”
他缓缓跪下,声音带着几分谦卑。
纣王冷笑一声:“远方来客?
你以为这样便能糊弄朕?”
周卓心念电转,灵机一动,抬起头说道:“小人虽不才,却知晓大商之难,外有东夷窥伺,内有民怨沸腾。
若大王信我,小人愿献一策,助大商平息内忧外患;若不信,任凭处置!”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
众臣不由窃窃私语,纷纷斥责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
而纣王原本玩味的神情微微一变,他本以为只是个寻常胆小的贱民,却没想到对方竟敢开口谈论朝政。
“好一个狂徒!”
纣王眯起眼睛,语气中透着一丝危险的寒意,“既然你敢开口,那便说说,朕之大商,究竟有何内忧外患?”
周卓深吸一口气,心中将所学的历史飞速翻过一遍。
他知道,自己不能首接暴露来自后世的真相,只能用纣王能够接受的方式将问题说出来。
“外者,东夷南蛮,虽屡次征伐,却未能尽服。
北方犬戎,虎视眈眈,虽非心腹大患,但其兵马逐年强盛,未来堪忧。”
周卓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纣王,发现对方正饶有兴趣地听着,于是继续道:“至于内忧,则在于民生凋敝。
战事频繁、赋税沉重,百姓疲于奔命,心中怨气己成烈火,若继续如此,大商恐有内乱之患。”
纣王的目光陡然一冷:“民生凋敝?
你以为百姓的安稳与否,能决定国家的存亡?”
周卓心中暗叹:这就是纣王最大的盲点,他是一位精于兵权和战事的君王,却忽视了民心的重要性。
他沉着脸说道:“民乃水,国乃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倘百姓心中无怨,大商自可兵强马壮;若百姓皆恨朝廷,恐大王有十万精兵,也难护王朝之安。”
大殿内瞬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周卓的言辞惊得说不出话来。
纣王盯着周卓,眼中光芒变幻不定。
他虽暴虐,但并非愚昧之人,能成为大商君王,自有其智慧与胸襟。
他第一次仔细打量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发现对方不仅没有半分惧色,眼神中甚至带着一抹自信与坚定。
许久,纣王忽然笑了:“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既然你自称远方异人,那朕便赐你‘史者’之名。
从今日起,你便留在朝歌,为朕出谋划策。
若你真能助朕平息内忧外患,朕自会封赏;若你只会耍嘴皮子,朕便将你砍了,祭天!”
朝歌城外,夜风微凉。
周卓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着这座古老而恢弘的都城。
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叹于商朝文化的繁盛,又为未来的衰亡隐隐担忧。
“史者……”他低声重复着纣王为他取的名字,眼中浮现出复杂的神色,“既然如此,我便做一回史者,用我所学,试着改变历史,试着让这一切变得更好。”
远处,纣王负手而立,默默注视着周卓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史者……朕倒要看看,你究竟能带来什么变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