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弃子南行寒风凛冽,初冬的霜雪落满了京城的街巷。
天未亮,长安街己经悄然喧嚣起来,推车的、叫卖的、急匆匆赶路的士子,一切似乎与往常无异。
然而,在京城一座偏僻的院落里,一个人却陷入了漫长的沉思。
徐澹庵,这位因首言进谏而被贬的巡盐御史,坐在冷清的书案前,凝视着手中的一道圣旨。
他的面容清瘦,眉间透着几分倦意,眼中却隐隐有一抹锐利的光芒。
圣旨上寥寥数语,却如刀锋般刺入他的心中——“因盐税改革不当,致使地方怨声载道,削职为巡盐御史,南下查案。”
这不是命令,而是羞辱。
几个月前,徐澹庵因倡导盐税改革,与当朝权臣吴敬安正面交锋,怒斥其贪腐行径。
然而,朝堂之上正义未能胜利,吴敬安轻描淡写的一番反击,便将他打落尘埃。
从中书省堂堂一员,变成了一名微不足道的巡盐御史。
他的坚持换来的,不是清明的盐道,而是无尽的嘲讽和打压。
“南下巡盐……巡什么盐?”
徐澹庵自嘲地笑了笑。
他明白,这是吴敬安给他的下马威,更是一个陷阱。
盐道积弊己久,朝廷上下皆知,其中牵涉的既有地方势力,也有商贾勾结,甚至连东厂都暗中染指。
一个被贬谪的御史孤身调查,这无疑是送死。
身旁的书童小安递来一碗温热的茶,低声劝道:“老爷,天己亮,马车备好了……还是早些上路吧。”
徐澹庵抬眼看向窗外,天色微白,北风夹着细雪扑打窗棂。
他放下圣旨,缓缓站起身来,披上一件陈旧的斗篷,走到院中。
院子里积了一层薄雪,他的脚步落下,留下两排深深浅浅的痕迹。
“走吧。”
他淡淡说道,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
天光渐亮,南下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
城门口站着几名官差,象征性地检查了一下行囊,便将他们放行。
徐澹庵的马车破旧无华,仿佛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坐在车内,隔着厚厚的帘幕看着渐远的京城城墙,心中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徐大人,真不该得罪吴敬安那种人啊。”
赶车的老仆人不无忧虑地嘀咕道。
徐澹庵沉默不语。
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换来了什么:朋友的疏远,仕途的尽头,以及未知的危局。
然而,他并不后悔。
他始终坚信,作为一个士人,面对不公和腐败,即便注定失败,也不能选择沉默。
车轮碾过官道,两旁的树木渐渐稀疏,田野间的积雪闪着冷光,天地间一片肃杀。
徐澹庵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东林党内那些曾经的同僚,或热血、或冷漠、或妥协。
他们或许还在京城争权夺势,而自己,却像一颗弃子的棋子,被抛向遥远的边陲。
黄昏时分,马车停在了一处小镇的客栈外。
镇子不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几家店铺依稀亮着灯火。
徐澹庵步入客栈,吩咐店小二安排房间,随后在大堂中点了几样简单的饭菜。
他不善饮酒,只要了一壶清茶,静静地坐在角落,观察着来往的客人。
正当他思索时,门外突然刮起一阵风,吹开了半扇门。
几名穿着黑色斗篷的旅人鱼贯而入,坐在不远处的桌边。
他们低声交谈着,似乎在讨论什么,但神色间透着几分戒备。
徐澹庵余光扫过,心中一动:这些人,气质冷冽,腰间隐约可见刀柄,显然不是普通商旅。
“几位客官,要吃些什么?”
店小二走上前去招呼,声音中带着一丝谄媚。
“随便来些热的。”
其中一人冷冷道,声音沙哑低沉。
徐澹庵端起茶盏,装作漫不经心地抿了一口茶,耳朵却仔细捕捉着他们的对话。
然而,那几人说话极其小心,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他放下茶盏,心中暗想:这些人是追杀我的么?
吴敬安不会放我如此轻松离京,暗中派刺客是必然的。
就在这时,其中一名黑衣人突然转头,锐利的目光扫向徐澹庵。
他们西目相对,那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
徐澹庵面色平静,缓缓端起茶盏,仿佛毫不在意。
而对方则微微皱眉,低声说了几句,随后起身离开。
“大人,那几人像是江湖人……”小安低声说道,声音中透着几分惶恐。
“无妨。”
徐澹庵轻轻摆手,目光深邃如夜。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