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年5月15日,洛阳皇宫。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斑驳地洒在了龙床上。
刘辩缓缓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金碧辉煌的宫殿,古色古香的家具,还有那些跪拜在地的宫女和太监们,他们的服饰、他们的神态,无一不告诉他,他己经不再处于他所熟悉的世界。
他记得自己是一名历史学者,专注于研究汉末三国时期。
昨晚,他还在书房里翻阅着那些古老的竹简,试图从中找到被历史遗忘的真相。
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他竟然成了那个时代的主角——汉少帝刘辩。
“陛下,您醒了。”
一个宫女轻声说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刘辩,或者说是穿越而来的他,点了点头,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他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他这个皇帝的位置坐不了多久。
董卓的权势如日中天,不久之后,他就会被废黜,甚至丧命。
他必须做些什么,改变这既定的命运。
“传朕旨意,召大将军何进、司徒王允、中军校尉袁绍即刻入宫议事。”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宫女和太监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过这位年轻的皇帝如此果断。
但皇命难违,他们迅速行动起来。
刘辩站起身,他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新的身份,更需要时间来谋划如何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去。
他知道,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在这个充满了阴谋和背叛的时代,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他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那是一个年轻而英俊的面孔,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坚定和智慧。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镜中的自己说:“刘辩,从今天开始,你的命运由你自己来书写。”
不久,三位重臣匆匆进入朝堂,他们的表情各异,但都带着一丝紧张。
大将军何进,身披战甲,步伐坚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局势的警觉。
司徒王允,文官之首,他的面容严肃,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即将到来的议题。
中军校尉袁绍,年轻有为,他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对于任何能够提升自己地位的机会都不愿错过。
三人跪拜在刘辩面前,齐声道:“臣等参见陛下,不知陛下召见有何要事?”
刘辩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话可能会改变他们所有人的命运。
“朕今日召你们来,是因为朕收到了密报,”刘辩的声音低沉,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洛阳城内有人密谋叛乱,朕需要你们各自的力量,确保皇城的安全,同时查出幕后黑手。”
三位重臣的脸色同时一变,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议事,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
何进立刻表态:“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保卫皇城安全。”
王允紧随其后:“陛下,臣将动用司徒府的一切资源,协助调查,揪出叛徒。”
袁绍则显得更为谨慎:“陛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刘辩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而他,作为皇帝,必须保持冷静和果断。
“那么,就开始行动吧。
朕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三位重臣领命而去,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刘辩独自站在空旷的朝堂中,他知道,他的命运和大汉的江山,都悬于一线。
不久皇城大乱,洛阳各个势力纷纷行动,深夜里充满不安和躁动。
皇宫内灯火通明,但气氛异常紧张。
刘辩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的目光穿过重重帷幕,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他突然抬起头,对身边的太监说:“去,把荀彧叫来,朕有要事相商。”
太监领命而去,不久,荀彧匆匆进入大殿,他的步伐稳重,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荀彧(跪拜):“臣荀彧参见陛下,不知深夜召见,有何急事?”
刘辩(站起身,走向荀彧):“荀彧,你我之间不必多礼。
如今皇城内外,风云变幻,朕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朕需要你的智慧,帮助朕度过难关。”
荀彧站起身,目光坚定:“陛下,臣虽不才,但愿意为陛下分忧。”
刘辩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朕打算逃离洛阳,这可能是朕唯一的机会。
朕需要你来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确保朕能够安全离开。”
荀彧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我们需要谨慎行事。
首先,陛下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份和装扮,以便混入人群。”
刘辩点头:“朕明白,朕可以伪装成一名普通的士人。”
荀彧继续说:“其次,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和路线。
洛阳城门众多,但每个出口都有重兵把守。
我们可以利用夜色和混乱,选择一个守卫相对薄弱的城门。”
刘辩沉思片刻:“东门如何?
那里的守卫相对较少。”
荀彧点头:“东门可行,但我们需要确保那里的守卫被分散或被收买。”
“至于离开洛阳后,朕打算前往荆州。”
刘辩说,“那里有朕的亲信,而且远离政治中心。”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荆州是个好选择,但陛下需要一个可靠的向导和护卫。”
刘辩点头:“朕己经想到了几个人选,他们会忠于朕,首到最后。”
荀彧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那么,陛下,我们就从今夜开始准备。
臣会亲自安排一切,确保陛下的安全。”
刘辩紧紧握住荀彧的手:“荀彧,朕的性命和大汉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荀彧跪地,郑重地说:“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荀彧开始秘密筹备各项事宜。
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可靠之人,用重金贿赂东门的部分守军,让他们在特定时刻放松警惕。
刘辩这边也做好了伪装,换上了普通士人的衣物,看起来就像一个游学归来的书生。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行动的前夕,何进得到了风声。
何进一首视刘辩为傀儡,他担心刘辩一旦逃脱,自己的权势将会受到影响。
于是他带领亲军,以护驾之名冲向刘辩所在之处。
荀彧听闻动静,急忙带着少数侍卫护送刘辩往东门奔逃。
一路上险象环生,好在他们提前安排好了接应之人。
当何进赶到东门时,只看到一辆空马车被烧得火光冲天。
原来这是荀彧设下的障眼法。
刘辩顺利逃出洛阳城,朝着荆州方向疾驰而去。
身后的洛阳城依然深陷混乱之中,但刘辩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他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与忐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