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王朝,太康年间,清平乡的桃花村宛如世外桃源,静谧祥和。
村头的老槐树郁郁葱葱,树下时常聚着一群嬉笑玩耍的孩童,陶渊和鹿笙笛便是其中的两个。
陶渊比鹿笙笛年长两岁,生得浓眉大眼,虎头虎脑,性格活泼好动。
鹿笙笛则像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娇俏可爱,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灵动的眼睛里满是对世界的好奇。
他们两家毗邻而居,平日里形影不离,一起掏鸟窝、捉蛐蛐,在田野间奔跑嬉戏,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
这日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村子里。
陶渊和鹿笙笛相约来到村外的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鹿笙笛蹲在岸边,伸手去捞水中的水草,笑声清脆悦耳,陶渊则在一旁捡来石子,比赛谁扔得更远。
“阿笙,你看我这颗石子,肯定比你扔得远!”
陶渊兴奋地喊道,用力将石子抛向河中,石子在水面上跳跃了几下,才沉入水底。
“哼,我也不差!”
鹿笙笛不服气地捡起一颗石子,学着陶渊的样子扔出去,可惜只溅起了小小的水花。
两人正玩得开心,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马蹄声。
陶渊和鹿笙笛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丝不安。
他们站起身来,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尘土飞扬,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朝着村子疾驰而来。
“不好,是山贼!”
陶渊脸色大变,他曾听村里的老人说起过山贼的恶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阿渊,怎么办?”
鹿笙笛吓得小脸煞白,紧紧抓住陶渊的胳膊。
“别怕,我们先回村子通知大家!”
陶渊拉着鹿笙笛,拼命往村子跑去。
当他们回到村子时,山贼己经闯了进来。
一时间,村子里鸡飞狗跳,喊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
山贼们挥舞着长刀,见人就砍,见东西就抢。
陶渊的父母为了保护家中财物,被山贼残忍地杀害。
陶渊亲眼目睹这一幕,双眼通红,愤怒地冲向山贼,却被山贼一脚踢倒在地。
“小兔崽子,敢反抗!”
山贼头目冷笑一声,举起长刀就要砍向陶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鹿笙笛冲了过来,用身体护住陶渊。
“求求你们,别伤害他!”
鹿笙笛泪流满面,苦苦哀求。
山贼头目见状,脸上露出一丝猥琐的笑容:“哟,这小丫头还挺俊的。
行,只要你乖乖听话,跟老子回去做压寨夫人,我就饶这小子一命。”
“不,我不会跟你们走的!”
鹿笙笛坚决地摇头。
“哼,不识好歹!”
山贼头目恼羞成怒,扬起长刀砍向鹿笙笛。
陶渊心急如焚,拼尽全力推开鹿笙笛,自己却被长刀划伤了手臂。
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仙人恰好赶到。
仙人武艺高强,三两下就将山贼们打得落花流水,山贼头目见势不妙,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桃花村经过这场劫难,变得满目疮痍。
许多村民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哭声回荡在整个村子。
陶渊抱着父母的尸体,悲痛欲绝。
鹿笙笛也在一旁默默流泪,她知道,他们平静美好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在山贼被击退,村子沉浸在悲痛与混乱之中时,那位出手相助的仙人缓缓走到陶渊和鹿笙笛面前。
这位仙人名为玄清,一袭月白色长袍随风飘动,三千青丝束于头顶,手持拂尘,周身散发着温润而柔和的光芒,面容清俊却带着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淡然。
他的眼眸犹如深邃的夜空,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
玄清微微俯身,看向受伤的陶渊和满脸泪痕的鹿笙笛,声音温和如春风拂面:“孩子,莫要悲伤。
这世间苦难虽多,但亦有希望可循。”
说罢,他轻轻挥动拂尘,一道淡蓝色的光芒笼罩住陶渊的伤口,眨眼间,原本鲜血淋漓的伤口便愈合如初。
陶渊和鹿笙笛惊讶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鹿笙笛率先反应过来,连忙跪地叩谢:“多谢仙人搭救之恩,小女子没齿难忘。”
陶渊也跟着跪下,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
玄清微笑着扶起二人,目光在他们身上打量一番,心中暗自点头。
他感受到这两个孩子虽然年幼,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善良。
尤其是鹿笙笛,体内隐隐有一股灵韵流转,颇具修仙资质。
“你们可知,这世间除了凡人的生活,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那里有仙法神通,可助人超脱生死,济世救人。”
玄清缓缓说道,目光望向远方的崇山峻岭。
陶渊和鹿笙笛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向往。
陶渊急切地问道:“仙人,我们也能去那广阔天地吗?
我们想变得强大,不再被人欺负。”
玄清看着陶渊坚定的眼神,心中有些犹豫。
他深知修仙之路艰难险阻,且陶渊刚刚经历巨变,心中满是仇恨,若贸然引入仙途,恐难保持本心。
但鹿笙笛的资质实在难得,错过着实可惜。
思索片刻,玄清对鹿笙笛说道:“女娃,你与仙缘颇深,若愿意随我回仙山修行,日后必能有所成就,造福苍生。”
鹿笙笛看向陶渊,面露不舍:“仙人,阿渊呢?
他能不能和我一起去?”
玄清轻叹一声:“这孩子……心性太过执着于仇恨,此时并非入道的最佳时机。
待他能放下心中执念,或许还有机会。”
陶渊咬了咬牙,强忍着泪水说道:“阿笙,你去吧。
我会自己想办法变强。
等我报了仇,一定会去找你。”
鹿笙笛虽满心不愿,但她明白这或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而且她也相信陶渊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于是,她含泪点了点头,跟着玄清踏上了通往仙山的道路。
而陶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变得强大,不仅要手刃仇人,还要与鹿笙笛再次相见……陶渊独自踏上流浪之路,每一步都似踩在命运的荆棘上。
他的身影在夕阳余晖中被拉得修长而孤寂,破旧的衣衫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日,陶渊来到一座繁华的城镇。
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可热闹是他们的,陶渊一无所有。
他饥肠辘辘,脚步虚浮地走向街边的包子摊,眼巴巴地望着热气腾腾的包子。
摊主是个中年妇人,瞧见陶渊狼狈的模样,皱了皱眉头:“去去去,别在这儿影响我生意。”
陶渊嗫嚅着嘴唇:“大娘,我……我己经几天没吃东西了,能不能给我一个包子,我以后一定还您。”
妇人白了他一眼:“哼,谁信你的鬼话。
这年头,骗子太多了。”
说完,便不再理会陶渊,自顾自地忙碌起来。
陶渊无奈地转身离开,继续在街头游荡。
突然,前方一阵喧闹吸引了他的注意。
原来是一群人围在一起,中间一个老者正在表演杂耍。
老者身手矫健,手中的彩球上下翻飞,口中还念念有词,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表演结束后,老者拿着铜锣挨个收钱。
陶渊凑过去,等老者走到面前,鼓起勇气说道:“老人家,您这本事可真厉害。
我……我想跟您学点本事,混口饭吃,您看行不?”
老者停下手中动作,上下打量了陶渊一番:“想学本事?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你为什么要学啊?”
陶渊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我家破人亡,西处流浪,实在没有活路了。
我想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
老者微微点头,叹了口气:“唉,可怜的孩子。
不过,学我这杂耍,可要吃不少苦,你能受得了吗?”
陶渊连忙点头:“能,我什么苦都能吃!”
老者笑了笑:“看你这孩子还算诚恳。
这样吧,你先跟着我,我观察观察你。
要是觉得你有天分,再决定教不教你。”
陶渊大喜过望:“谢谢老人家!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表现!”
就这样,陶渊跟着老者来到了他居住的破旧小院。
小院里堆满了各种杂耍道具,看起来杂乱却又充满生活气息。
晚上,月光如水洒在小院。
老者和陶渊坐在院子里,老者拿起一个彩球,递给陶渊:“来,试着玩玩这个,看看你的手感怎么样。”
陶渊接过彩球,笨拙地摆弄着,彩球没几下就掉落在地。
他有些沮丧:“老人家,我是不是太笨了,学不会。”
老者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万事开头难。
学杂耍啊,得有耐心,慢慢来。
你知道为什么我要在街头表演杂耍吗?”
陶渊摇了摇头。
老者望向天空,缓缓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西处闯荡,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是,经历了太多挫折,最后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街头杂耍,虽然赚不了大钱,但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我觉得也挺好。”
陶渊若有所思:“老人家,您说得对。
我一心只想着报仇,却忽略了很多东西。”
老者微笑着看着他:“孩子,报仇固然重要,但不要让仇恨蒙蔽了你的心。
在这世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去追求。”
此后的日子里,陶渊跟着老者认真学习杂耍。
虽然过程很辛苦,经常摔得浑身是伤,但他从未抱怨过。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