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无忧漫小说!手机版

无忧漫小说 > 其它小说 > 张祥前的大型反重力实验

张祥前的大型反重力实验

张祥钱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张祥前的大型反重力实验》是知名作者“张祥钱”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牛顿爱因斯坦展全文精彩片段:今天继续回答网友的问有网友“14亿人中为什么出不了牛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网上也经常有人提出这个问这有历史原也有现实原我们的历史文化崇尚人与人之间的斗所谓聪明人、智慧就是体现在如何与他人斗争探索宇创造科学技被传统文化看出是奇技淫不值得称人追求财富和权可以看成是人的本没有人想到用科学技术去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把蛋糕做大家都...

主角:牛顿,爱因斯坦   更新:2025-03-28 01:10:1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今天继续回答网友的问题。

有网友问,“14亿人中为什么出不了牛顿 、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

网上也经常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这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崇尚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谓聪明人、智慧人,就是体现在如何与他人斗争中。

探索宇宙,创造科学技术,被传统文化看出是奇技淫巧,不值得称道。

人追求财富和权力,可以看成是人的本性。

没有人想到用科学技术去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把蛋糕做大,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怎么分蛋糕上,绞尽脑汁想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多分一点。

这个是几千年来,我们没有科学的关键原因,因为缺少利益驱动,大家甚至都不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额外的创造巨大财富,能够改变、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到了近代,科学强大的力量横扫全世界所有的角落,深入人心,但是,深层次的一些原因,仍然在制约着我们,使我们的科学巨匠难以浮现。

具体原因是。

小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只是接受知识,为了考试,不允许挑战、质疑权威。

而科学的灵魂就是创新,质疑,挑战权威。

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一种是自由发散思维,一种是保守收敛思维。

应试教育再加上作业不完成的恐吓,使小孩子形成了保守收敛思维,这种思维依赖权威,不敢超出权威画的界线、条条框框,这种思维适合学习, 但无法科学创新。

科学创新来自于人的思想自由,思想自由就形成了自由发散思维,典型的离经叛道。

这种人适合科学创新。

我们的教育还有一点不适合科学创新。

当孩子遇到不解之谜,比如,外星人,大人说不存在。

飞碟,大人说,不存在,气象设备、无人机等其他东西给人的错觉。

特异功能,大人说,不存在,都是江湖骗子表演的魔术。

时间本质是什么?

大人们说:你去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你就知道答案了。

物体为什么有质量?

大人说:你去看看标准模型、希格斯粒子机制就知道了。

物体为什么有电荷?

大人回答说:你去看看标准模型的夸克机制,你就有了答案。

小孩子如果问场的本质是什么,大人们实在无法回答,但是,嘴不能怂,对小孩子说: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在大人的思维中,死活不承认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不解之谜。

对实在解释不了的宇宙之谜,就用强词夺理、恐吓来堵孩子的嘴。

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许多不解之谜,可以激发小孩子强烈的探索宇宙欲望。

据说,陈景润就是听老师说哥德巴赫猜想还没有人能够证明,才产生了好奇心,长大立志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的教育就喜欢说这个世界不存在不解之谜,所有的问题我们都有了答案,你们小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这种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保守收敛思维,服从权威,长大了,无法科学创新。

许多著名学者反复强调,科学家不是培养的,靠培养是无法出大科学家的。

小孩子长大了,走上社会,很少一部分人从事职业的科学研究。

职业科学研究者,往往被动的接受上级下达的研究课题,不能自己独立的选择。

另外,在科研所,人事复杂,各种因素制约。

搞技术很快赚钱,研发马马虎虎行得通,像基础科学短期难以赚钱,就很难出成果。

科学创新说到底,仍然是人的思想创新,一些人在年轻时候没有新的想法,长大后,形成了思维定式,即使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如果不和人交流,不接受他人新的思想,很难有科学成果。

比如,麦克斯韦拜访了法拉第,接受了法拉第的新思想,才有了麦克斯韦方程,如果麦克斯韦没有拜访法拉第,则一生平庸。

现在我们的社会强调学历和身份,造成了职业科学研究者难以与人正常交流。

小孩子长大了,从学校走上社会,大部分人整天吃饭干活睡觉,为了生存,拼命干活,不去思考,为了养家糊口,也没有了追求。

在剩下的一部分有追求的人当中,大部分被佛教、上帝、灵性、灵修、修炼这些感觉高大上的东西等吸引,对科学探索不感兴趣了。

还有一部分人受传统文化影响,痴迷于易经八卦这些东西,浪费一生时间,却毫无结果。

真正对西方近代诞生的那种用数学描述的严肃科学感兴趣的人极少,这种严肃的科学研究,需要掌握高等数学,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这些少数人中,虽然有少部分人真的能够坚持下来,但是,被人骂民科,骗子,神经病,也得不到报酬,所得到的科研成果也没有人承认,没有平台展示,没有渠道发表,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现在的科学期刊,都有学历限制,大部分刊物,本科以下,首接拒稿。

有些刊物设置了极为复杂繁琐的投稿流程,如果没有导师告诉你,你花几个月,都无法提交一个稿子。

即使你千辛万苦的把论文提交了,就杳无音信。

中科院开辟了一个栏目《科学智慧火花》,专门为民间科学家投稿的。

栏目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上面发表了6篇论文,后来,他们设置登陆的验证码快速的跳,你要以闪电般的速度,才有可能登陆上去。

他们给的退稿理由很操蛋:“你的文章依据都是根据物体周围空间螺旋式发散运动这个假设推理的,然而,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

“那个是假设啊,难道物理学不允许假设?”

“物理学允许假设啊,前提是正确的假设,但是,你那个假设是错误的。”

······最近几年,你投稿,他们就这么拖,既不退稿,也不采纳。

就算真的诞生了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人,大家受传统文化影响,总要等他死后,才有许多人吹捧,生前是不能给一点好处的。

那个数学家陆家曦,生前穷困潦倒,没有人关心他,也是等他死后,才有一堆人去吹捧他。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普遍的对搞科学的人道德绑架,要求搞科学研究的人道德高尚,无私奉献,不能谈钱。

比如,网上很多人说牛顿品德不好。

你仔细的去看看介绍牛顿生平的书籍,牛顿只是和莱布尼茨等人争夺科学首发现荣誉的时候,丝毫不客气、不谦让,在别的方面,没有什么道德问题。

他还干过造币厂厂长,没有贪污为自己谋私利。

牛顿炒股亏得一塌糊涂,慨叹:我懂天文地理,无法猜透人心。

牛顿的品德其实比一个正常人要稍好一些,我们中国人觉得牛顿品德不好,就是一个固有认识:你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就应该匹配世界上最高尚的道德,一点瑕疵都不能有。

现代科学研究,特别是实验,很烧钱,我最近买实验器材,在网上反复的搜,担心浪费,经常到废品站跑,自己去制造,费尽心思,感觉很艰难。

现代社会的发展,关键是靠基础科学的突破,能不能发展,其实很简单,就看社会中有钱人,多余的钱,是流向科学研究领域,还是流向寺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桂ICP备202505387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