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在告诉我,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家庭和美的核心。
但我的父亲,却用他一次次的行动告诉我,并不是所有父亲都是这般。
为了给哥哥生个弟弟作伴,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孩。
加上最大的姐姐,我们家五个孩子,一个男孩。
而我,便是那最小的女儿。
在我最开始的模糊印象里,母亲是一个端庄有礼、和蔼爱笑的的妇人,即使被父亲打也绝不会对我们冷脸。
她会在每个孩子的生日煮一碗加煎蛋的面条。
只是后来,妈妈不爱笑了,也变得野蛮粗鲁起来。
上了小学,我的记忆力开始越来越好,记住了在我日后只想逃离的冰凉之地发生的一切。
我们越来越大,他喝的酒越来越多,打母亲的频率越发的频繁。
最甚者,一连四五天,我都会在早起为我们做早餐的母亲脸上看到红红的指痕和红肿的眼睛。
那时候我总会抱着妈妈哭上一会才去上学,母亲总是对我说“没事的,小宝”。
同样小学的姐姐们却不太说话,安安静静。
那时候我讨厌她们,因为我认为她们不心疼母亲。
又过了几年,我不会再抱着母亲哭,也变得安安静静。
原来,在我抱着母亲哭,责备完父亲去上学后,母亲还会迎来一次因为我引起的拳打脚踢。
小学六年,他没有为我们开过一次家长会。
忘不了,我和两个姐姐都是小学,母亲一个人在三个楼层间来回奔波给老师们赔罪,一个人开完三个孩子的家长会。
家长会结束,看着脸色泛红,汗津津的母亲,小小的我在心里埋下了怨他的种子。
小升初考试毕,我考了全校第二,村里有同学家长知道都在他面前使劲夸我,他长了面子,开始注意我了。
甚至动用爷爷那辈的关系把我转去教学效果更好的隔壁镇学校住宿。
我心里虽欣喜不用日日看见他,却也难受不能日日见到母亲。
初一,我考了全校第一,老师打电话给他,对我一顿猛夸,他对我越来越好,越来越关注,甚至给我买了一个可以联系的小手机。
他也开始注意自己在外人眼中的形象,不再会太过频繁的打母亲,或者即使打,也不会打在明显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直观感觉到读书的意义——我的母亲可以少挨打。
我努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