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三十三年,长安城沉浸在上元佳节的喜庆之中。
朱雀大街上灯笼高挂,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十五岁的柳清漪站在闺房的窗前,透过镂空的雕花窗棂,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街市,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
"小姐,老爷唤您去前厅呢。
"丫鬟小莲轻声提醒道。
柳清漪转身,略显匆忙地整理了一下衣衫。
今天是她及笄之年,父亲特意为她举办了小小的及笄礼。
虽不及男子行冠礼那般隆重,但在深闺之中,也算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前厅里,父亲柳侍郎正与几位友人交谈,见到女儿便笑着招手:"清漪来了,快来见过张大人、李大人。
"柳清漪微微行礼,低眉顺眼,举止端庄。
作为书香门第的女儿,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琴棋书画也颇有造诣。
"听说清漪精通琴棋书画,今日可要一展才华啊。
"张大人笑道。
柳侍郎颔首:"小女虽不才,倒也能弹得几曲。
"就这样,在众人的称赞声中,柳清漪度过了她的及笄礼。
夜幕降临时,父亲送走了客人,来到女儿房中。
"清漪,你已及笄,该考虑婚事了。
"柳侍郎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柳清漪心中一惊,抬头望向父亲:"父亲,我还年轻...""年轻?
你已十五,正是议亲的好年纪。
"柳侍郎打断道,"我已经为你相中了一个人选,是兵部尚书王家的公子王心远。
""王家公子?
"柳清漪喃喃道,隐约记得曾随父亲参加过一次宴会,见过那位温文尔雅的年轻人。
"不错,心远今年二十有二,已通过会试,明年春闱之后,便有望授官。
他与你是天作之合。
"柳侍郎满意地点点头,"明日我便请媒婆前去提亲。
"柳清漪想要开口,却被父亲严厉的目光制止。
那一晚,她辗转难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王心远的面容——俊朗而不失儒雅,谈吐文雅却不迂腐。
不知为何,想到将要嫁给他,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次日,媒婆王嬷嬷便带着丰厚的聘礼上门。
柳府上下忙碌起来,柳清漪却恍惚如梦。
她知道,从今日起,她的人生轨迹将彻底改变。
三日后,下聘;一月后,定亲;又过半月,花轿临门。
柳清漪身着大红嫁衣,盖上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