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在青铜井底打捞自己的倒影深夜加完班回家的路上,我常会绕道去24小时便利店买一块临期打折的提拉米苏。
玻璃柜的冷光打在这块残缺的甜点上,总会让我想起老家后院那口长满青苔的古井——三十岁的杨玉君坠入井底时,是否也如这块蛋糕般,带着被生活挤压变形的褶皱,却在时空乱流里发酵出意想不到的醇香?
这个故事的胚胎,始于一则令人脊背发凉的新闻:某科技公司利用克隆技术制造"永生人"。
我盯着屏幕上浸泡在营养液里的躯体,忽然想起童年时村里那些被唤作"赔钱货"的姑娘。
她们像一茬茬青麦被收割进婚姻的磨盘,碾碎时连叹息都轻不可闻。
若给这些女子一次撕裂时空的机会,她们是会选择改写族谱上的生辰八字,还是在基因代码里刻下自己的墓志铭?
于是杨玉君诞生了。
这个被玉米地熏染出小麦肤色的姑娘,掌心还沾着掰玉米留下的茧,就要在穿越后的华清宫面对贵妃染着蔻丹的利爪。
当她发现寿王玉佩里藏着微型芯片,当史书上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变成全息投影的荔枝数据包,那些被父权社会规训出的卑微,突然在二进制洪流里淬炼出锋利的棱角。
我在创作时不断自问:如果杨玉环的霓裳羽衣需要3D打印技术,如果马嵬驿的白绫其实是神经传导纤维,我们熟悉的红颜薄命叙事,是否还能困住一个吃过提拉米苏的现代灵魂?
于是你会看到,这个微胖的农村姑娘把昆仑紫瓜冻成冰淇淋,用胡旋舞步编写防火墙程序,甚至让发霉的甜品化作破解时空闭环的密钥。
那些曾让她在相亲市场上贬值的"赘肉",最终成为撑破历史脚本的力量。
这不是个简单的逆袭故事。
当杨玉君发现自己是实验室培育的克隆体,当母亲签下的"卖身契"其实是延续生命的医疗协议,那些被定义为"牺牲"的人生选择,突然在时空折叠处显露出锋利的双刃。
就像我们这代女性,在"大龄剩女"的标签与"独立女性"的旗帜间撕扯,每个选择都像是抛向平行宇宙的锚点。
最令我着迷的,是在双重时空里生长的情感脉络。
寿王李瑁耳垂的微型通讯器,现代研究员防弹衣下的唐制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