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无忧漫小说!手机版

无忧漫小说 > > 阴阳抓鬼实录万高山狗剩免费小说完结_最新完本小说推荐阴阳抓鬼实录(万高山狗剩)

阴阳抓鬼实录万高山狗剩免费小说完结_最新完本小说推荐阴阳抓鬼实录(万高山狗剩)

高高壮壮的姜家圣子 著

其它小说完结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高高壮壮的姜家圣子的《阴阳抓鬼实录》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高能预警!这并非虚构小说,而是来自乡野深处的真实手记!】 你以为那些老人嘴里的“脏东西”、“撞客”、“鬼打墙”只是传说?直到我接手了爷爷留下的那本破旧驱邪录,才明白现实远比故事更让人毛骨悚然。 半夜水库传来的女人哭声、荒坟地里自己移动的墓碑、总在凌晨三点准时敲响的房门……这不是演习,是我一次次用土法子和“它们”硬碰硬换来的记录。 没有道袍法器,不懂高深咒语,只有祖辈传下的禁忌知识和一身孤勇。每一次“出活”,都可能是有去无回。 翻开这本《阴阳抓鬼实录》,带你直面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田埂地头,令人脊背发凉的诡异真相。胆小者,请在光亮处阅读!

主角:万高山,狗剩   更新:2025-04-08 00:10:0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清朝末年,川省安居县三台乡的读书人万高山,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一朝中榜,成了秀才。

消息传回乡里,鞭炮响了半天,万家祖坟像是都跟着冒了青烟,着实光宗耀祖了一回。

乡亲们见了面,都得恭敬地喊一声“万秀才”。

不久,凭着秀才的功名和几分才气,万高山被请到县里的青云观做了教书先生。

这青云观可不是寻常地方,观宇古旧,坐落在山中,云雾缭绕,显得颇有几分仙气。

观里香火不算顶旺,但历史悠久。

当地老人都说,当年诸葛武侯领兵入川,曾在此地休整。

武侯爷观此地山形地势,认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甚至动了心思,想用那通天的孔明灯阵法,将整个成都坝子挪移过来。

只是后来不知怎地,被山里一位不出世的神秘道人给劝止了,这才作罢。

不过,武侯爷倒是留下了七块排布奇特的石头,人称七星石,至今还在观里,引得不少人前来观望。

万高山初到青云观,本是教孩子们读经识字,闲暇时也帮着观里道长抄录些文书。

他本就是个书痴,加上观里清静,无人打扰,便一头扎进了观内那积攒了不知多少年的藏书堆里。

除了西书五经,更多的是道家典籍。

起初只是随意翻看,后来却渐渐入了迷。

那些玄之又玄的文字,在他这秀才眼里,竟别有一番天地。

也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他在一堆残破的道书中,翻到了一册名为《正一驱邪录》的手抄本。

此书字迹古朴,内容更是骇人听闻,讲的是沟通阴阳、驱策鬼神、诛杀妖邪的法门。

万高山初看只觉荒诞不经,但书中逻辑严密,符箓图谱精妙绝伦,竟让他这饱读诗书之人也深陷其中,忍不住对照着观里的其他道书一一印证、参悟。

数年光阴,万高山白天教书,夜里便在青灯下苦研这《正一驱邪录》。

他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竟真的让他窥得门径,渐渐修炼有成。

只是这道法威力越大,反噬也越是厉害。

书上所言的“五弊三缺”,果然应验。

或是亲缘断绝,或是命途多舛,或是注定无后。

万高山自此只觉得身边人事变迁,亲朋渐行渐远,明明一身本事,却落得个形单影只,孑然一身。

他心里明白,这是修习此术的代价,一生孤家寡人,早己注定。

转眼到了晚年,万高山看着镜中自己苍老的面容,一身道法即将付诸东流,心中很不是滋味。

想传给家族里的后辈小子,可一想到那如影随形的五弊三缺,又硬生生止住了念头,不能再害了自家血脉。

但若就此失传,他穷尽一生心血所学,又实在不甘心。

思来想去,愁眉不展了好些日子。

一日,他在观门外石阶上枯坐,看着山下镇子里人来人往,一个衣衫褴褛、在墙角瑟缩的流浪汉,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流浪汉约莫十几岁年纪,蓬头垢面,冻得嘴唇发紫,却抱着膝盖,眼神首勾勾地盯着地上不知在想什么,不像是一般乞儿那般哭天抢地博取同情。

万高山心中一动,这小子无亲无故,正是个合适的人选。

传他道法,即便遭了那五弊三缺,也总好过在这世上挨饿受冻,说不定还能混出个人样。

只是……这毕竟是逆天改命的道术,代价沉重,让他一个孩子来承担,是否太过残忍?

他起身,慢慢踱步过去。

那流浪汉听到脚步声,警惕地抬起头,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虽有怯意,却无多少乞怜之色。

万高山站定在他面前,打量着他。

这小子骨架子倒是不错,就是瘦得脱了形。

“小子,饿了吧?”

万高山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那流浪汉咽了口唾沫,点点头,又飞快地摇摇头,把头埋得更低了。

万高山看他这倔强又可怜的模样,心里那点犹豫渐渐散去。

罢了罢了,这或许就是天意,也是这小子的命数。

他叹了口气,像是下了什么重大决定。

“想不想吃饱饭,学点安身立命的本事?”

流浪汉猛地抬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似乎不相信有这等好事。

万高山也不多言,转身往观里走:“想,就跟上来。

不想,就当我没说。”

那流浪汉愣在原地,看着万高山略显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观门后。

寒风吹过,他打了个哆嗦,肚子里也适时地咕噜叫了一声。

他咬了咬牙,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瘸一拐地跟了上去。

从此,青云观里除了教书先生万高山,多了一个名为“狗剩”的小道童。

当然,这是万高山随口起的,嫌麻烦。

后来,万高山才正式给他取了个道号,只是眼下,他还是那个在观里打杂、偷学先生本事的流浪小子。

万高山看着他笨拙地扫地、挑水,心里五味杂陈。

这孩子,终究是踏上了这条他既希望传承、又畏惧诅咒的道路。

万高山收了狗剩这个徒弟,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精气神都好了不少。

他将《正一驱邪录》倾囊相授,从最基础的符箓画法到咒语念诵,一点一点地教。

狗剩也争气,虽然识字不多,脑子却灵光,学什么都快。

万高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觉得自己这辈子总算没白活。

“师父,这符画错了。”

狗剩指着万高山笔下略微走形的符箓,毫不客气地指出。

万高山吹胡子瞪眼:“臭小子,敢挑你师父的错?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狗剩撇撇嘴:“那是因为你年纪大,牙口不好,只能吃盐。”

万高山被噎得说不出话,佯怒道:“兔崽子,翅膀硬了是吧?

看我不打你!”

说着作势要打,狗剩早溜到一边,嬉皮笑脸地求饶。

爷俩儿的拌嘴,成了青云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日子一天天过去,狗剩的道法越来越精进,万高山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更加抓紧时间,恨不得把所有本事都塞进狗剩的脑袋里。

弥留之际,万高山躺在床上,拉着狗剩的手,声音虚弱:“孩子,这条路不好走,你……你要记住,行善积德,莫要为非作歹。”

狗剩眼眶通红,使劲点头:“师父,我记住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万高山走后,狗剩独自一人在青云观守孝三年。

三年里,他每日诵经念咒,打理观内事务,将万高山留下的道法反复研习。

三年后,他收拾行囊,离开了青云观。

至于去了何方?

有人说,他下山后,专门替人驱邪镇宅,降妖伏魔,也有人说,他云游西方,行踪不定,专管人间不平事,更有人说,他受不了那五弊三缺的折磨,早就隐姓埋名,找个地方娶妻生子,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总之,关于狗剩的传说有很多,但没有人知道哪个才是真的。

只有那座依旧矗立在山中的青云观,默默地见证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桂ICP备202505387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