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实验室总带着料峭的寒意,林满转着笔盯着电脑屏幕,word文档里的文献综述停在第十三个句号上。
手机在实验台上震了震,锁屏弹出朵朵妈妈的消息:"今晚六点半,麻烦准时来家里。
"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时间——下午西点,距离家教还有两小时,而周教授上午刚敲过她的工位:"林满,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这周必须定稿。
"实验服口袋里的公交卡硌着大腿,那是她往返家教地点的必需品。
三个月前第一次敲开朵朵家的门,十岁女孩躲在沙发后露出半张脸,发梢沾着没摘干净的樱花花瓣。
单亲妈妈递来的红包在掌心发烫,她数着上面的零,想起老家医院里父亲的药费单。
"姐姐,这个怎么画?
"朵朵的声音从记忆里飘出来。
上周教她画《春夜喜雨》的插画,小姑娘突然把彩铅摔在桌上:"我妈说爸爸以后不会来开家长会了。
"她蹲下来替孩子擦眼泪,窗外的玉兰正开得盛大,花瓣落在作业本上,像一片不会融化的雪。
键盘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小满强迫自己继续敲打文字。
屏幕右下角弹出微信提示,是母亲发来的父亲用药记录,末尾缀着一句:"家里都好,别担心。
"她摸了摸牛仔裤口袋里磨旧的学生证,突然想起研一开学时在樱花树下拍的照片,那时她对着镜头笑,说要拿国奖让父母安心。
五点西十,她收拾帆布包时碰倒了保温杯,褐色的茶水渗进笔记本,晕开半页文献笔记。
奔跑在去公交站的路上,风掀起她的马尾,发绳上还缠着昨天帮朵朵扎头发时留下的粉色丝带。
"今天讲数学应用题。
"她刚放下包,朵朵就把练习册推过来,可女孩的眼神总往挂钟上飘。
七点整,玄关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朵朵妈妈带着一身香水味进门,手里的LV包撞在鞋柜上:"张姐今天请假,你帮孩子热一下冰箱里的披萨。
"门又砰地关上,带着未散的香奈儿五号气息。
微波炉"叮"的声响里,朵朵突然说:"姐姐你明天还来吗?
"她正把披萨切成小块,塑料刀在瓷盘上划出刺耳的声音。
"下周开始,姐姐可能要晚一点来哦。
"话到嘴边又咽回去,开题报告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父亲的复查日期正逼近。
离开时朵朵塞给她一幅画,折页上是两个牵着手的人,其中一个扎着和她一样的马尾。
公交站台的路灯下,她看见画纸边缘写着:"姐姐的实验室有星星吗?
"公交车在夜色里摇晃,她想起今晚在实验室看见的场景:研三的师姐在楼梯间哭,因为论文数据连续三次实验失败。
凌晨十二点,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林满对着空白的文献综述页面,突然发现朵朵画里的星星,原来是她给孩子讲过的"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恒星形成区"。
手机在静音状态下震动,母亲发来父亲的CT报告,指标比上月好转。
她摸了摸包里的画,突然想起朵朵今天量体温时说的"有点头晕",当时自己正急着看时间,只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就说"可能是春困"。
键盘上的手指悬在半空,她鬼使神差地打开微信,给朵朵妈妈发消息:"明天下午,我可能需要提前半小时到。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文献综述的第一行字突然在脑海里清晰起来——"女性学者在学术生产与社会服务中的时间分配困境"。
窗外飘起了细雪,三月的倒春寒里,她想起研一那年在图书馆看见的场景:有个博士生边哺乳边改论文,婴儿的襁褓就放在旁边的推车里。
此刻她翻开笔记本,在被茶水洇湿的页面上写下:"所有的时间困境,或许都是自我与他者的镜像投射。
"手机再次震动,朵朵发来语音:"姐姐,你画的星星我贴在床头了。
"她听着孩子带点鼻音的声音,突然意识到那些在实验室熬的夜,那些给朵朵讲的题,那些在公交站台奔跑的黄昏,原来都是星星的碎片,正在她生命的画布上,慢慢拼出属于自己的星空。
凌晨三点,她趴在桌上睡着了,梦里朵朵举着满分的数学卷子朝她笑,周教授拿着开题报告点头,母亲在电话里说父亲的药费报销下来了。
晨光初绽时,她在笔记本上画下新的时间计划表,家教时间旁边备注着:"每周三晚七点至八点,可携带笔记本处理文献整理",论文进度栏里,新增了一行小字:"与朵朵的互动可作为质性研究案例参考"。
离开实验室时,樱花正落在她的实验服上。
她想起朵朵问过的"实验室的星星",现在终于明白,那些在困境里依然选择点亮的灯,那些在裂缝中依然生长的善意,原来都是属于自己的星光,既照亮别人,也温暖着正在穿越漫长冬夜的自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