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悬疑灵异《不吃饭的民工》是大神“泥懂鹅”的代表民工刘县令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不吃饭的民工》是一本悬疑灵异小主角分别是刘县令,民由网络作家“泥懂鹅”所故事情节引人入本站纯净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3071章更新日期为2025-04-07 02:01:12。目前在本网上完小说详情介绍:不吃饭的民工
主角:民工,刘县令 更新:2025-04-07 05:19:3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有这么一桩奇事:做事的时候,人数有100人;可是,吃饭的时候清点人数,
却只有99人,这个不吃饭的民工,到底是什么神秘人物?
1 第一把火第1节第一把火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三把火往往能体现出一个官员的施政理念和能力水平。这不,刘县令刚到钱塘县上任。
就迫不及待地烧起了他的第一把“火”——轮流征用辖区内的青壮劳力。
全力以赴地修复和加固天龙垸大堤。要知道,在此之前,钱塘县已经有过数任知县。
但他们的任期都异常短暂。不是被降职,就是因获罪而被流放充军。这其中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钱塘流域的治理一直未能到位。最终导致天龙垸大堤决堤,
酿成了一场又一场惨绝人寰的大祸。那一场场灾难。不仅夺去了许多无辜百姓的生命。
还使得万亩良田被石沙淤积,彻底失去了耕种的条件。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
再加上国库征收赋税的巨大损失。自然引起了朝廷的高度关注和震怒。
而作为一县之主的县令,自然难辞其咎。必须承担起这起事件的主要责任。
刘县令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非常清楚,如果想要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稳住自己的政绩。
那么上任后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就是要将这天龙垸大堤修缮好。
2 亲临现场第2节亲临现场春汛期即将来临,水患也迫在眉睫,时间非常紧迫。
刘县令深知形势严峻。为了能尽快完成堤坝的修缮工作,他决定亲自上阵。不仅如此,
他还将自己的吃住和处理公务的地点。都搬到了大堤旁边的临时帐篷里。这样一来,
他就可以随时随地监督工程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确保修缮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地进行。在繁忙的公务之余,
刘县令总会抽空前往堤坝处巡视一番。他不仅要监督和检查堤坝修缮工程的进展情况。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还要与在工地上辛勤劳作的民工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通过与民工们的交谈,
刘县令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困难以及对工程的看法和建议。
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官民之间的情谊。
还能让民工们感受到县令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
在堤坝上转悠的时候,刘县令会仔细观察民工们的工作状态。
询问他们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他会耐心倾听民工们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决。有时候,他还会亲自参与到一些简单的劳动中。与民工们一起动手,
让他们感受到县令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伙伴。这种与民工们的近距离交流。
不仅让刘县令更好地掌握了工程的实际情况。也为他赢得了民工们的尊重和信任。
在他的鼓舞下,民工们的士气高涨,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日午后,
刘县令带着师爷,巡查到了天龙垸大堤最后一段堤坝。此处当地人称“鬼见愁”,
地形地貌复杂,山石河石遍布,修缮难度极大。往年历次决堤,大都是从这地段开始崩溃。
是修缮堤坝的重中之重。刘县令当然也不敢对此处掉以轻心。
领队的周工头趁着其他的民工在忙着挑土夯土,无人注意这边时。他搓了搓沾满泥土的手掌,
皱着眉头悄悄的说:“刘大人,小人发现一件古怪的事情,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3 人数不符第3节人数不符刘县令和颜悦色的说:“只要是有关天龙垸堤坝修缮的事情,
周师傅有什么说什么,无需顾忌,本官绝不会责怪你一丝半分。
”周工头得了刘县令不怪罪的保证。还是紧张的四下看看,
发现自己没有引起其他的人的注意。才紧张又涩声地说:“小人这队人数,
和其他的工队相同,连小人这个队长在内,
编制都是定好的每队一百人……”刘县令微笑点点头:“对啊,这个编制,就是统一的,
是为了方便管理,物资发放,食堂伙食,都有好处。”然后点头示意,
鼓励因为紧张而停顿的周工头继续说下去。周工头接着说:“……前天差不多收工时,
我怕有人开小差,借口上茅厕什么的躲猫猫去偷懒,就顺便点了一点上工的人数。
”刘县令插嘴表扬道:“周工头,本县知道,你是很负责任的人,所以,
这段最艰难的堤坝修缮,就特意挑选你来带领的。”刘县令转头望着师爷:“回去记下,
周工头这里,征用民工费,提高一级。”师爷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记了下来。
周工头感激地连连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刘县令不作这方面的回答。只是摆了摆手,
催促道:“请周工头继续说你的异常发现。”周工头赶紧说:“好的,可是当时,
小的数了一遍,我有点疑惑不解,因为除了我自己没有数进去,上工的人数,还有一百个人。
”“我怕自己年纪大了,老眼昏花,数错了,重新又数了两遍,结果是做事的人数,
除了我自己,还是有一百人。”“我们这里的民工,都是从九乡十八寨山旮旯招来的。
“由于各段堤坝修缮,有难有易,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合理调整。
”“民工差不多一天一轮换,面孔都是生疏的,我们工头只管安排与监督做事,又不管名册。
”“人面上又认不真,这多出一人的事儿又透着邪门,小人又不敢向人张扬乱说,
影响大伙情绪。”“强忍到晚上吃饭开伙食时,小人又重新数了数吃饭的人数,奇了怪了,
吃饭拿碗筷的,除我之外,又只有99人。”“也就是连我在内,
与花名册上的一百人分配数量,是相吻合的。”周工头擦了擦因为紧张,而冒出来的汗珠。
刘县令温和微笑:“慢慢来,不急。”周工头吞了一下口水,接着说:“昨天下午,
我不信邪,又数了几遍,上工的人数,除了我没算,又有一百个。”“晚上开餐,再数,
连我在内,又只有一百人了。”“刘大人来之前,我又数了数,上工的人,除小人不算在内,
仍然有一百人。”4 铁算盘出手第4节铁算盘出手刘县令知道这周工头,是稳重的人,
而且是有能力人。他们周氏一族,最近几年来,几乎承揽了邻近几县的桥梁河道修建工程,
技术精湛,名声远扬。这一次,才特意派他在工程最艰难的施工堤段带头。他刚才所说事情,
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捏造事实,必然是事出有因。他吩咐道:“有请张师爷,
现在去点一点周师傅管辖的工队人数。”周工头知道这张师爷,外号“铁算盘”。
精于数数计算。从小在本县就有“速算神童”美名。口算心算,那都是顶呱呱的厉害。
是刘县令上任后,从大钱庄重金聘请回来,协助他治理钱塘县的。由张师爷出面清点人数,
令他有点紧张,又有一些期待。张师爷去点上工人数的空隙,
刘县令笑着对周工头说:“你很用心,辛苦啦!”周工头赶紧摇手:“应该的,应该的,
这是为生活在钱塘流域的自己及子孙后代造福,不辛苦,不辛苦。”很快,张师爷返回来了。
向刘县令拱了拱手礼,道:“大人,确实是上工人数足足有一百人。”刘县令稍微考虑一下,
嘱咐道:“莫向其他的人讲这事儿,怕惑乱了民心,影响修缮进度,晚上开饭时,
我们再来数一遍人数。”周工头赶紧点头。晚餐时,张师爷和刘县令过来了,
清点了周工头带领的这队民工。张师爷回禀:“大人,数了三遍,吃饭的连周工头,一起算,
不多不少,刚好是定员的一百人。”刘县令再次嘱咐周工头:“千万莫要走漏风声,
本县定会查个水落石出。”5 花名册第5节花名册第二天,刘县令和张师爷,
特意带上最新的民工花名册。直奔周工头负责修缮的堤坝地段。他们是准备用花名册,
来逐一核实民工。如果民工所报的名字与花名册上的不相符合。那么,
这个人就是多出来的人。然后再顺藤摸瓜查证,真实情况就会浮现了。刚到地段,
周工头就小跑过来,小声说:“刘大人,今天吃早餐上工前和上工后,我留心数了一下,
除小人外,民工人数都是不多不少的99人,对得上号,也没有发现陌生的面孔。
”刘县令微微点头:“周师傅费心了,不过,既然张师爷把花名册都带来了,
还是顺便核实一下为好。”周工头当然无法拒绝刘县令的安排。当即敲响锣,召集本队民工。
张师爷对着花名册,让民工自报姓名。报完姓名的,去另一边排队。待所有人都报完后,
张师爷合上了花名册,摇了摇头。刘县令自然知道,张师爷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刘县令为了消除众人的疑惑猜测。承诺道:“近期本段堤坝修缮工程特别艰巨,
辛苦诸位乡亲。“来此确认一下人员名单,明天就是轮换日子了。”“回去前,
每人可去饭堂领五斤精面粉。”众民工此起彼伏地喊道:“多谢青天大老爷。”五斤精面,
在当时当地,不亚于一笔小小的财富。精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咬牙忍痛,
买那么斤把两斤,回去包饺子用。平时,只有土豪富贵人家才吃得起的。返回的路上,
张师爷道:“刘大人,这事儿,实在透着古怪呢,我担心有人对修缮堤坝心怀不轨,
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刘县令吩咐:“这几天,请师爷多去各工段转转,嘱咐工头们,
悄悄的留心上工人数变化情况,一有异常,立马通知本县。”两人刚转了几个弯。
6 神出鬼没第6节神出鬼没子母湾负责的杨工头气喘吁吁的跑过来。
一脸发白地说:“大人,见鬼了,见鬼了,我那队民工,凭空多了一个人。
”刘县令扶住杨工头,抚了几下他的背部。柔声说:“你别急,青天白日的,
怎么会有什么邪魅敢出来?你慢慢的说。”杨工头喘了几口气,
才说道:“每天收工与出工前,小人都会清点人数。”“因为民工轮换快,人面生,
怕少了人不好交差。”“今天早上数过了,不多不少,除去我自己这个工头没有点数,
工人是99个。”“开工后不久,我怕有人开小差,偷懒去了,又数了数,却是有一百人。
”“我怕自己数错了,接连数了五遍,做工人数,每遍都是100人。
”“大人体谅我们这些人带班的,以工头身负重任,是不用亲自动手做工的。”“点数时,
我自己当然没有点进去。”“这下,我又惊又怕,又不敢声张,这不,
刚好想去找大人与师爷报告,就遇上了。”刘县令与张师爷对望一眼,交换了一下眼神。
刘县令说:“走,带我们去你工段看看。”杨工头赶紧带路。到了工段,张师爷与刘县令,
各自数了三遍上工民工人数。嗯,不多不少,正好是99人。一旁的杨工头,
当然也没有闲着。他自然也数了几遍人数。结果,也是99人,不多不少。
他抹了几把挤出来的汗水。小声解释道:“大人,师爷,小的之前决不是开玩笑的,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