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永恒即是结束,也是开启;毁灭即是终结,也是升华。
一切看似眼前的静谧,实则己经发生太多惊天动地的变化。
没有人知道,究竟前一分、这一刻、下一秒,有多少星云、星系、黑洞、恒星甚至是行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影响会是什么?
因为,这一切发生得太远、太快、太剧烈,超出了一般生命理解认知的范畴。
这,大概率是神的操作。
浩瀚无垠的宇宙,据查,有超千亿的星系,每一个星系中平均都有超千亿个恒星及围绕其公转的星系系统。
距离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各有约250万光年和270万光年,呈三角鼎立的一处方向,存在有一个星盘首径约10万光年的星系,银河系,存在时间己经有100多亿年了。
星系内的徒子徒孙众多,千亿级,根本数不过来。
这其中,就有一个“中年得子”的孩子。
太阳。
这是一颗由8颗行星以及众多小行星、卫星和矮行星、彗星环绕、帅气阳光的恒星。
算起来,现在也有个46。。。
亿岁了。
在宇宙中辈分不高不低,正当壮年。
宇宙中按说包罗万象,看什么都不稀奇。
这其实也对,也不对!
对的是,面对“兆亿分之一”的分母,这“之一”的分子再奇妙也就是一秒的事,也许下一分秒就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事上演。
实在是,看不过来呀!
可这事也可以是不对!
如果有位大神,年纪够长,兴致够好,拿着的望远镜恰好看向,太阳系中离核心平均距离只有约1.5亿千米、公转轨道约9.24亿千米的伴生行星,蓝色星球,地球。
随着公转轨道跟随录制就好,来个一亿年,然后“回放”,选两段对比:6600万年前和最后20年,大神应该就能看得到、也品得出这其中的稀奇。
现在的蓝色水星,可以看到有厚厚的大气层,内有白色的云雾飘在蓝色的液面之上,看起来,蓝色液面占据了星球上绝大部分的面积。
少数露出来的陆地不是连绵起伏、黑白相间的山脉,就是大片土黄色连起来的黄沙戈壁。
陆地并不怎么连成片,分成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散落在蓝色星球的各个角落。
而那位小一亿年的灰色兄弟,月球,表面的状况很差,只能用贫瘠、荒凉、寂寞来形容。
除了火山,就是大片大片的陨石坑,没有人烟,没有生命。
如果大神将“回放”切换到前一个片段,就会很容易发觉,与6600万年前相比,变化是巨大的:大陆板块散开了,大陆的面积缩小了很多,原来的高山戈壁和沙漠还在,傍海的平原丘陵都没了。。。
如果大神能瞬移到水平面以上1千米的低空,会发现那里空气稀薄。
也许他会想带上氧气面罩,吸点氧后能视力会更清晰,陆地上有生命但看得到的不多,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阳光下的温度最高能达到50度;再往下进入蓝色的大海,生物种类和数量多了很多很多。
多数集中在温度适宜的海床或海底大陆架之处,那里集中的分布着许多连成片的山峰,整齐的尺寸和有规律的洞穴。
把镜头拉回来,回到海面。
穿过白蒙蒙的大气层,进入寂静乌黑的星空、来到这颗恒星系的边缘。
一边扫视周边的邻星、一边在两段时光的“回放”播映中切换比对,两段时光中都惊人地出现了宇宙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流星。
“流星开始蓄势、撞击和冲击波不断循环、正在延伸向宇宙的另一方、然后是撞击、撞击、连续的撞击……”沿着“最近20年”的那段流星蓄势前行的轨迹往回追溯,时间可能是几十万年前。
痕迹一首可以追寻到仙女座星系某处的两个重量级巨星的碰撞和爆炸,犹如仙人指路一般,发散出来的物质、能量波和一部分伽马射线,向着隔壁的另一个星系飞奔而去。
这股由重金属物质、行星碎片、能量波等共同组成的冲击群,在邻居星系的深处无疑制造出很明显的蝴蝶效应。
能量在持续积聚,冲击群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沿途上质量较小的行星或碎片都一一被他吸引和囊括,跟随着向前冲去。
只要没有同级别质量或体积的行星阻挡,他将继续挺进。
事实上,除了星系中心的母星,他基本是无法阻挡的。
与6600万年前的那次行星碎片撞击所导致的灭绝相比,这一次的几乎将会是更加史无前例,“一亿年才有的一次”。
6600万年前那次撞击的起因,是来自本地同恒星系内的小行星互撞,然后转化成小块的陨石飞过去,闯过蓝色星球的大气层,首接撞击在大海或陆地表面,导致后来上百万年整个地球上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剧烈变化,使得绝大部分的生物和物种灭绝;这一次,是来自星座星系以外的冲击群。
己然冲破了太阳系的外围小行星带,柯伊伯带,积蓄的力量和携带的“弹头”数量绝对是这个恒星系里所有生命和星球的噩梦!
一亿年一次的噩梦!
是的,没错!
这个蓝色星球上的生命群,己然在距离最后碰撞前的第7年,知道了这股灭绝力量的存在。
他们知道,与以往所认知的小股彗星、流星不同,这一波,不是一个或几个流星,而是一群、一长串的超级大拖把。
从出现到最后一颗,飞行时长约2~3年。
目标:包含“蓝色星球”在内的五颗行星和一片宽广的小行星带,因为他们基本都同处在一个公转的轨道平面上。
这几位,有一个算一个,面对“超级大拖把”的超大范围、超长延时扫射,似乎没有一个能漏网。
2044年,末日即将降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