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是被一阵刺鼻的煤油味呛醒的。
他猛地睁开眼睛,入目是斑驳的土坯墙,墙角结着蛛网,一缕阳光从破旧的窗棂间漏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混合着煤油灯燃烧后的刺鼻气息。
这是哪里?
他想要起身,却发现浑身酸痛,仿佛被卡车碾过一般。
抬起手,映入眼帘的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掌,皮肤粗糙,指节粗大,完全不是记忆中那双养尊处优的手。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1976年,他作为知青下乡的第三年,住在向阳生产大队的集体宿舍里。
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土坯房,挤着西张木板床,墙角堆着农具,墙上贴着泛黄的毛主席画像。
陈志远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重生了。
重生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藏蓝色中山装的中年人推门进来,是大队长王德发。
他手里拿着一个搪瓷缸子,缸子上印着"为人民服务"几个红字。
"小陈啊,快起来,今天要去给猪圈消毒。
"王德发的声音有些沙哑,"昨晚又死了两头猪。
"陈志远的心猛地揪紧。
他想起来了,就是今天,村里的猪圈爆发了猪瘟,死了二十多头猪,损失惨重。
当时他们用石灰水消毒,但效果并不好。
"等等,王队长。
"他急忙叫住转身要走的王德发,"我有个想法......"王德发转过身,眉头微皱:"什么想法?
""我在书上看过,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效果更好,而且......"陈志远快速回忆着现代养殖知识,"猪瘟主要是通过蚊虫传播的,我们得在猪圈周围撒些驱虫药。
"王德发狐疑地看着他:"高锰酸钾?
那东西可不便宜。
""但是比死猪的损失要便宜得多。
"陈志远坚定地说,"而且我听说县城供销社最近进了一批,我们可以去问问。
"王德发摸着下巴沉思了一会:"你说得对,我这就去安排。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陈志远一眼,"小陈啊,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等王德发走后,陈志远长出一口气。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熟悉的景象:泥泞的土路,低矮的土坯房,远处连绵的青山。
这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却又如此不同。
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197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即将吹遍神州大地,而他,带着西十多年的先知先觉,注定要在这个时代掀起波澜。
下午,他跟着王德发去供销社。
路上经过村小学时,他看到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姑娘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那是林晓梅,村支书的女儿,也是他前世的妻子。
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她身上,她低头批改作业的样子温柔而专注。
陈志远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前世的记忆涌上心头。
他们相识于微时,相守半生,却在晚年因为一场意外天人永隔。
"晓梅......"他喃喃自语。
"你说什么?
"王德发问。
"没什么。
"陈志远收回目光,"王队长,我有个想法。
咱们村的土特产其实很有市场,比如山里的蘑菇、野蜂蜜......"王德发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看着他:"小陈啊,你今天怎么这么多想法?
"陈志远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一切都将不同。
最新评论